中国铜近几年进口分析?
进口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2018年出现较大幅下滑 海关数据显示,2014-2017年中国铜材进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出口数量由92.5万吨增加至131.9万吨,增幅高达40%;进口数量由66.7万吨增加至89.7万吨,增幅为32%。 然而到2018年,我国铜材的进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出口数量降至121.7万吨,同比减少13.7%;进口数量则下降至75.9万吨,同比减少19.7%。
原因如下:(1)海外矿山生产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增多,包括刚果金民主共和国的基伍矿和土耳其的厄塔尔矿在内的一些世界级铜矿纷纷传出因环保、劳资纠纷等原因导致停产或减产的消息,并陆续有企业因此宣布延长采购周期或者增加采购量以规避风险;(2)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先后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中包含大量中国产的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在进口方面,企业为避免美关税影响而进行的备货动作可能已经完成,此外国内很多冶炼厂已经将原料采购目光转向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区的矿石,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对于东南亚地区矿石的进口,这也使得2018年我国从印尼进口的铜矿和精矿同比分别下降了42.9%和45.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18年我国铜材进出口数量均出现了下降,但是进口金额却由去年上半年的下降局面扭转过来,实现同比增长,增幅达68%。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海外上游资源供应紧张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商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铜价不断上涨,伦敦LME现货铜价格在年初还处在每吨4500美元左右,年底就已经涨至每吨6100多美元,涨幅达到30%,从而推动我国进口铜相关的费用支出上升。
预计短期进口量将延续下滑态势 鉴于当前海外矿石产量维持弱势格局,且尚无明显复苏迹象,叠加中美贸易战不确定性仍存,我们预计短期内我国的铜材料进口情况难有显著改观,甚至可能出现进一步负增长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国内不少冶炼产能得以释放,加之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铜需求的拉动作用,国内库存呈现出逐步去化的状态,截至2019年6月底,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仅为5.79万吨,创出近三年来新低水平;另外近期国内外铜价持续走强,也为企业进口铜原料带来了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