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岛素是起什么作用?
胰岛素(Insulin,I)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降血糖、调节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活性形式为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经蛋白酶切处理后,形成有活性的胰岛素。目前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21个基因编码胰岛素,其中5个基因编码胰岛素的A链,6个基因编码胰岛素的B链,其余9个基因编码胰岛素信号分子[1]。 胰岛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约30mg/kg体重,绝大部分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只有不到1%存在血液中,以原型或结合的形式存在。血浆中的胰岛素是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的,这种结合形式约有 50%可被胰高血糖素所替代,但二者之间的平衡受血糖浓度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当空腹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水平下降;而当摄入食物后,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胰岛素出现一个高峰,进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通过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可以帮助评估体内糖代谢状态。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胰岛素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参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调节[2],可能与肥胖、糖尿病相关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还表明,胰岛素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直接调控肠道菌群,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能量代谢。胰岛素除了作为抗糖尿病激素以外,还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应激、抗衰老、免疫调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因此被称为“生命调节器”。
临床上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注射用胰岛素、口服磺脲类药物、口服格列奈类药物及α-糖苷酶抑制剂等。虽然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彻底纠正体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研究的深入以及对胰岛素作用的重新认识,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胰岛素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同时减少或延缓口服药物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