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玛特西安有吗?
韩国企业乐天玛特进入中国吗?一时间,网上关于乐天玛特进入中国市场的讨论成为热点。有人说,如果乐天玛特进入中国,它的价格比家乐福、沃尔玛的价格还高,肯定会赔钱;也有人说,现在韩国人在韩国国内都不敢买他们的东西,怎么敢到中国来呢。
其实,关于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争论,早已不是第一次,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企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改革开放之初,因为缺乏竞争,当时的国内消费者对外国商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暂时领先,日本商品在国人眼中无疑代表了先进与技术。但是,日本经济连续六年低迷,2003年国内出现了反对日货的“抵制日货运动”。日本厂商被赶出国门,撤出中国。后来,日本经济再度崛起,日本企业又陆续回到中国。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流行一种“放松管制”的运动,许多企业“自由化”,美国大型超市纷纷开业。1999年,美国最大连锁超市西尔斯进入中国。同年2000年大型连锁超市凯马特进入中国。但这两个美国超市的企业寿命很短,运营五年后都关店退出了中国市场。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2006年进入中国汽车市场;2012年,德国宝马公司和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奔驰汽车公司)分别与中国华晨集团和北京北汽集团,达成了各自的合资合作协议。
从日本到美国、德国,再到如今韩国,每当出现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时,国内的争论总要随之而起。面对同一张世界地图,不同的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是否允许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争议,答案其实取决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次。
对于国家而言,最关心的是经济安全。即使我国经济已经开放30多年,但始终要将经济安全放在首位。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但从制度上看,我们仍实行的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与“超国民待遇”并存的原因。所谓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就是不享受国内企业享受的退税、税收扶持、信贷支持等扶持政策;而“超国民待遇”则是允许并且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从事各种经营创业活动。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那些原本实力不强的海外企业往往不堪竞争,退出了中国市场。
所以外国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要得到国民的认可,必须经过重重考验。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关切当然是利润。要赚钱就要有市场、有规模,还要有竞争优势。而现在中国内地的消费水平持续升高,这无疑增加了海外企业的进入成本。加之美国、欧洲、日本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企业为了赚钱,不得不考量是否进入中国。
从消费习惯上来讲,中国消费者讲究“货比三家”,因此在价格上缺乏价格敏感度。但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中国人又总是倾向于相信国外产品的价格,即便在国内能够以较高的性价比买到一样的产品,中国消费者还是更愿意在国外购买。这就是国外品牌在中国必须面临的另外一种困境,国外品牌往往是高知名度与低普及率并存。
所以,即便韩国乐天玛特在中国无法摆脱高知名度低普及率的尴尬,即便是中国消费者对于海外产品的高价格具有强适应性,即便中国本土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但是,还是要向乐天玛特们说“不”。
因为国家经济安全原因,我们不能无条件的允许海外企业进入市场。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我们也不能强制要求海外企业降低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所以,对于韩国企业乐天玛特进入中国的请求,我们要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