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造地铁站怎么走?
简单地说,就是“先行用地、先行建设、逐步迁移、完善功能”的步骤。 广州的地下空间利用走在时代前列,早在2004年就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站——一号线西朗站,把车站建在了已经开通的铁路下面。但当时技术条件有限,采用了明挖回填的方法,留下了较大的地表沉降,影响了周边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经过几年努力,才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二是二号线的琶洲站。这个站点位于新开发区域,在修建地面建筑时,先采用了结构置换的方法,即把原有的结构拆除后,用新的结构置换出地铁站的结构。这样的做法既避免了明挖法的诸多弊端(如施工难度和成本较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又较好地解决了地铁与商业体之间互动的问题。
三是三号线的体育西路站。这个站点处于中心城区,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了上盖建地铁、沿地铁建大厦的难题。最终,建设方巧妙地在两者中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在现有建筑基础上加桩基,同时修筑地下通道,实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这个工法还被写入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一书之中。
四是十四号线的嘉禾望岗站。此站在建设中遇到了上盖建地铁、下穿铁路的难题,通过采用矿山法,顺利实现了穿越;同时为了减少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采用边开挖边加固的方式,确保了列车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