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景点有哪些?
(按年代顺序)
春秋战国——南越国(前203-111年,都番禺即今广州)
秦朝——任嚣、赵佗筑城(前214年)
西汉——建武十一年(35年) 汉光武帝刘秀在交趾部都尉任上派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叛乱,开置七郡,其中就有“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南海郡的辖境相当于今天广东、广西二省全部和海南省的大部分地区;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在番禺设南海郡,辖地包括当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北部,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南越国相吕嘉抗汉,杀汉使,自立为王。次年,汉廷平粤,设九郡,今广东地属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
东汉时期,交州刺史部(交州)的管辖范围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北界为今南岭山脉与长江中下游交界一带,二是中界的五岭以南,三是东南部的南海诸岛;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析交州置广州,广州名称由此开始,其名取意为“广信之南,百越之地”,州府初设在番禺县,后移至番禺县的南郊。
西晋时设置东官、南恩、苍梧等六郡; 隋文帝时期改为广州总管府;大业三年 (607年),将州改为番禹郡,下辖七县,这就是后世广州别称“羊城”“穗城"的由来;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广州改置都督府,辖南海、象两郡;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改名广州;乾元二年(759年),复为广州都督府,统南海、桂管、容管、邕管、安南都护府,领八州,二十余县;五代十国时期,广州是南方比较安定的地方;北宋时期仍称广州,隶属岭南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 年),废广州,分其地设康王、宁王;
元朝时期改广州路为海道宣慰司;明太祖九年(1376年)复设广州府,以旧治为府城;清继承明朝制度;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设粤海道于佛山镇,道治驻顺德县;民国十三年和民国二十年,先后设广州市政府和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
隋唐时代,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海上交通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对外联系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和中亚各地。 唐代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来华经商和旅游的外国人和华侨越来越多.为了管理来往商人,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和市舶司。
宋朝初年,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并置提举市舶司一职主管市舶事务,掌管征收和监管舶来商品以及来往客商事宜。当时市舶使的职责有四项:其一,负责征收商税和稽查私货;其二,负责检查往来船只是否装载违禁物品,并向船主颁发证书;其三,对被扣押的货物作鉴别处理或没收;其四,调查、缉拿走私、偷窃者。提举市舶司主要负责管理市舶事务,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接受外国商人的申请,发给商人和船只入境凭证; 二、负责查验进口货物; 三、向进出商品征收商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又设提点市舶务,专理市舶事务而提举市的职能则划归转运司。宋末元初,废除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