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五行是什么?
“五行”,原指制造陶器的五种颜色,即陶瓷的五色——青、黄、红、白、黑。古人制作陶器时用高岭土烧制,因泥土所含金属离子不同,烧结后出现不同的色相,进而成为陶器制作的原料。(高岭土又称瓷土或瓷坭) 《礼记·月令》上有五月“命乐官入奏黄钟之宫,乃奏五黄之乐”的句子;《周礼·春官》中有司服“掌王之祭祀服冕,辨五色之名”的记载,这里的黄色都是指代色彩中的正色——青、赤、白、黑和黄。
这五个基本色相被称为“五彩”,而由于青赤为阳,白黑为阴,故又称为“阴阳五行”。 “行”字本意是行列的意思。“五行”也就是以青赤为阳、白黑为阴五种颜色的顺序排列。 这样五行就被用来描述自然界物候变化了,如《书·洪范》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对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做了形象化的描述。而中医理论中,五行的属性被进一步延伸,分别对应着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而在民间,五行又被用来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并被赋予性格和颜色等象征意义。用现在的话来说,五行就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和“气象学”。 不过这里要注意与“星象”的区别。五行虽然被赋予了“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央土”的含义,但这并非是指它们具体的方位,而是说它们的“属性”在方位上的表现。而所谓“星象”,则是把天上真正的星星和银河系给“代入”到五行系统中去了。所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