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五行中属什么?
《尔雅》说“树谓之木”,又说“薪谓之槱”;《庄子·秋水》篇“薪槱之义”,晋代郭璞注疏:“烧柴曰槱。”“木”、“槱”二字本义均为“柴火”——引申为木头——再引申为木头燃烧后生成的烟炱(tái)。所以古时烧柴用火,要用草木打头,称为“薪槱”;建造祭坛焚柴祈神,使用的木材叫做“槱材”;死后将灵柩停放一段时间再下葬,这段时间叫“殡(bìn)殡于牖(yǒu)”,意指停尸于“木(即柴火烧成的烟炱)屋之中” ;把“木”字放在中间,组成一个“林”字——“人”在“木”间。
古人造这个字时,是把人和树木放在一起思考的。《春秋·文公元年》“作丘甲”,汉书载班固注解释:“作丘,起土山也。古者田亩中的丘陵,高不过三尺,今起土山高至丈余。”先民们发现,土山上可种树木,故引申有“种植”之意。如《周礼·大司徒》“以四时种树”,孙诒让正义:“树之言植也……”又引申指树立,如“树威”、“树旗”等。
金文字形由“木”和“人”两字构成,其意显然是人站在木旁的意思。后人把这个字解释为人立着。其实,它表示的是人在木边,因为古人把树栽种成行,人在其间走动,就有了这个字。 由“人立木”还可引申出“座位”、“房屋”等含义——人类有了这两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才有了之后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