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到底五行属什么?
首先说明,《易经》中并没有五行一说,这是古人根据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而得出来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并以此为基础创立的五行学说。在五行的基础上发展了阴阳学说和干支学说,从而形成了后来算命看相中的生辰八字。 《说文解字》中解释“晶”这个字时说:“晶,晶晖也。从日,巠声。”说明“晶”字在古代的意思是指日光明亮。用现代的字形分析法来看,“日”是形旁,“晶”是声旁。“日”代表太阳,表示光;“晶”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巠(音 jīng)”指的是光线经过的路径,意思是“透明的日”,也就是现在写作“晶”字的意思——“透明的光体”。
关于“瑩”字的字源,《说文解字》中说:“瑩,玉光然也。从玉,熒(yíng)聲。”这里把“瑩”的解释变成了“玉的光彩”,并指出“瑩”的形旁是“玉”,声旁是“熒”。其实这里的“玉”并不是指的玉器,而是“晶”的异体字,也就是现在的“玉”字。“螢”字同音“營”,读音作 yíng,其本义就是萤火虫,由此引申出光亮的含义。
所以,从“莹”和“瑩”的本义来看,二者都指的是物体发出的光亮,属于同一类,都可以用来指眼睛。无论是“双瞳剪水”还是“秋水盈盈”,形容的都是女人美丽的眼睛。 而“目若朗星”、“目光如炬”描述的是男人,尤其形容的是军人,警察等雄性群体,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用“莹”还是“瑩”来表述,显然不符合他们的身份。如果用“瑩”的话,那可真是“女中男子”了! 所以,为了符合大多数人的性别特征,用“莹”来表示女人,用“瑩”来表示男人,这似乎是一种语言上的“性别歧视”。但实际却恰恰相反,这种用词方式正体现了语言对性别的尊重。如果改用“瑩”描述女性,恐怕才是真的语义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