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赛璐璐用于乒乓球?

晋春雅晋春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谁”这个词有点意思,题主应该不是指某一个人吧。 那么我就可以这么说:所有的人!或者说所有的业余选手、球拍制造商乃至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的负责人。 因为在现行的乒乓球规则里明确写着:球拍的胶皮和海绵厚度不允许改变(即不允许增厚),而胶皮的种类则被限制为两种:反胶和正胶。 所以从1952年正式设立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开始,直到今天,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业余爱好者所使用球拍的基本材质一直是赛璐珞。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原来用赛璐珞制造的球拍已经越来越少。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卖的球拍都是纤维板+塑料膜/纸/皮覆盖物的产品了——这种结构既保留了赛璐珞球拍的良好控制性能,又去除了其容易损伤的缺点。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但业余球迷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间,国内外很多业余球友都喜欢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替代破损的旧球拍——那就是玻璃纤维。

也许你会问,玻璃纤维不是用来做防弹衣和玻璃棱镜的么?怎么用到乒乓球拍了?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乒乓球队就已经开始使用玻璃纤维制作训练用球拍。其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赛璐珞已经比较稀缺了(因为要用于制造电影胶片),而国内又没有成熟的工艺可以量产纤维板。所以用玻璃纤维代替赛璐珞就成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过,这个办法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玻璃纤维的性质不够稳定,用久了会碎裂。专业的选手都用纯木结构的球拍,就是怕用力过大导致球拍损坏。 而业余球员由于水平有限,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发力,造成球拍受损严重……最后只能用玻璃纤维凑合着了。 所以说,其实现在的业余玩家在使用球拍这一点上还是很“先进”的。比当年我们的国乒要强多了。毕竟当年我们练乒乓球的时候可没那么多花哨的设备,能有一个像样的球拍都算是不错的了。

浦天诚浦天诚优质答主

日本首先将赛璐珞用于生产乒乓球,1953年又用赛璐珞制造18毫米胶片和摄像胶片。50年代末,日本的赛璐璐产量最高时近2.5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之后逐年下降,70年代末只生产几百吨到1000吨,而且全部用于制造胶片。

我国自50年代曾大量从日本及英国进口赛璐珞。在1953年开始筹建中国乐凯胶片厂时,为满足制造胶片的需要,从原苏联引进年产250吨赛璐珞的生产技术及装置,于1958年建成投产。60年代又在天津建设了一套年产300吨赛璐珞生产装置,与天津制镜厂(现名天津照相器材厂)合建,1965年建成投产。在此期间,又在上海、苏州等处建设了小规模的赛璐珞生产装置。70年代由于制造安全火柴的需要,在广州、昆明等处又建设了几套小型设备。此后由于制造工程塑料的发展及工程塑料制品的推广应用,赛璐珞制品的需要量逐年减少,上述各厂均已停产或转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