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狗年怎么来的?
“狗”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是一只匍匐着的身体、张开双足的狗。 金文的字形延续甲骨文的形状,只是在右上方添加了短竖,变成从“犬”、与“句”或“苟”的字形结构。 小篆的字形进一步演变,两只足变成了两条向右上扬的线条,下部的“口”形变成了“丶”;隶变之后,变为简化字体的“狗”或者“犭”;而楷书书写时,又进一步简化为笔画较为简省的“狗”。 今天的汉字中,凡是从“犭”或“豆”旁的字,大多和犬类有关。如狂、狼、狐、猫、狡、凶、猛等。 “犬”作为偏旁出现在汉字中,除了表示名词动物“狗”之外,还常常表示骂人的词语,像“疯狗”“狗杂种”等等,这些字大多属于贬义词。但是,在古代可不是这样的。
古人把一些行为不端的坏人称作“狗”,比如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收录的“狗”字条目里,就特别指出“盗贼狗”的意思。而“奴婢狗”的意思也是指卑贱的人,可见这个字当时是褒扬的意思。同样,在汉代作品如乐府古诗、晋代陶渊明诗作里,“狗”字也常常是褒义。 到了唐代,因为佛教的传播以及汉语词汇外来的大量输入,人们的思想变得更为开放,语言也越发灵活多样。许多本来带有贬义的词,被用来指代贬义的对象,而“狗”这类原本褒义的词则被大量用于骂人,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古代的“狗”可不都是褒义词,可褒可贬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里有“吾衰矣,恐不见汝葬。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这里的“狗”就相当委婉了。 而宋代欧阳修写的《泷冈阡表》里则干脆就把父亲称为“吾家之‘狗’”。这种把父亲叫成“狗”的情况,在古汉语里是很常见的情况,表示“老子最疼爱的人就是你了!” (注:以上文字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