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在西安哪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曲《长恨歌》,让无数人爱上了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恨锁长卿》。而《长恨歌》的故事发生于西安,长恨歌在哪里,也成了许多人心中不变的疑惑。
《长恨歌》中的杨贵妃究竟是哪儿人,历来有不同看法。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个“天生丽质”的女子是陕西临潼人。不过,唐朝人王琦的《长恨歌传》说,杨贵妃“弘农华阴人也”,即河南灵宝人。
最近20余年,有些研究者认为,《长恨歌》中的“杨贵妃”是人名,而这个贵妃即唐高宗李治的韦皇后。因为“玄宗致败,非马嵬不可弭患;而败军之罪,不可冤系杨国忠;遂杀国忠,而遂归罪于韦妃。”认为《长恨歌》是为玄宗开脱,为韦后脱罪。
《长恨歌》原名《长生恨》,唐朝诗人白居易写作并寄给元稹的一首诗,是醉倦思乡的代表作。后来,戏文歌手衍化成了故事,搬上了舞台,《长生恨》改为了《长恨歌》,一直流传至今。其中第五十一出,有一段【南梆子】唱段:“望长安,近在咫尺,似遥如近,隔重山,隔层海,隔重重魔难”,唱出了唐明皇的怀念和愁绪,长安城也早已随历史远去。但是,《长恨歌》为何物,为什么在长安,却未能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杨贵妃的墓是不是在蒲城,也存有争议。蒲城县人民政府网站2012年10月曾发布消息,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结论”:唐杨贵妃墓在蒲城县桃塬村。文章称,“新研究”由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省考古研究院、省博物馆、省文史研究馆、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成立的工作委员会作出。
还有,就是《长恨歌》是否是“绝命诗”。
有人认为,《长恨歌》是杨贵妃的绝命词。明代诗人朱曰藩有诗曰:“马嵬山下唐溪客,疑是蛾眉胜妾身。玉辇没宵随泪尽,碧血销尽白头人。”说得就是“杨贵妃死时血溅马嵬坡,灵魂不散,化作胡蝶,夜夜归来,泣血玄鸟双飞。”还有,《长恨歌》是否与马嵬兵变有密切关系?这些都还为确定。
无论《长恨歌》是否是为贵妃而做,这个“千古绝唱”的故事都发生在了西安,这个“灞桥柳”长出的地方,这个“长安雪”覆盖的地方。而杨贵妃究竟是哪里人其实已不再重要。就如同那个“红颜祸水”和“人神相恋”的故事一样,这个发生在西安的故事以各种形式一代代流传下来,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耳熟能详,并将这些“文化底蕴”铭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