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讲的是什么故事?
《长生殿》传说,是一出著名的彩色京剧。故事说,唐天宝年间,杨贵妃入宫前,与陕西首富翁氏的独生儿子翁孝本相爱。剧的第四幕,写翁孝本高中状元,由于心痴太甚,在路上遇仙,来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1]
据传说,明初罗贯中根据道教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写了十八卷本的长生殿,为宫中秘本。清代,宫廷斗官,以长生殿为名,将清宫中所藏的十种古典传奇,进行改写,并凑成一剧,称《古典传奇》。曲家根据这种改编本,改写曲词,成为京剧。现在看到的《长生殿》,是清代文学家洪昇的依据罗贯中初本重写的传奇。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中的长生殿,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大庆宫内,始建于唐开元七年(公元725年),为玄宗驾临兴庆宫时的御座之处。
"骊宫高处入青云,佳气闲时玉帐新。夺得魁标珍贯世,长生殿里每倾心。"
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的《传奇靖西楼记》,中的诗句。诗中的"长生殿"即指唐人杨贵妃、李杨奴之爱的纪念地——"长生药灶"。
在天长殿的侧殿里,有一口唐代古井,传说是杨贵妃经常浴身的地方。井口用红漆漆出,并有木栏围护。井水清冽,常年不干。
在天长殿的左边,有棵汉柏(又称献桑)。此树生长茂盛,姿态苍雅,枝干横生,无竖成的树影,就像"个"字一般。据传,这棵树是杨贵妃出生时所栽。她又称为小杨妃,小名"金花",这与汉柏"金花树下生"的传说相符。所以,这棵柏树就叫"献桑"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夫妇,住在蟠桃岭下。男人的父亲早丧,而其母专横,要儿子迎娶王公贵族的女儿,方可使家人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新婚之夜,被王公子休弃,她愤而杀死婴孩,并自尽。魂魄向上天诉冤,帝怜之而将她点化成仙,命在月宫砍桂。此后,凡人有病,祈求天上月桂树,便能摆脱病困苦。这月桂树也就是"长生树"。
在天长殿的后边,有一块"乐极悲生"石。相传,杨氏姊妹和安禄山在这里嬉戏,十分快乐,不料乐极生悲,安禄山在此时造反,攻入了长安。
在长安西南方向大约九十里处的兴庆宫内,有一水池,名叫曲江池。为唐开元七年在长安西南龙首池侧所建成的皇家池苑,是唐代京城最重要的公园。池中有香船池、千步池、钓鱼池等。每年的三月,唐王朝就在这里举行盛大集会,吟诗作赋,赏景喝酒,称为"曲江大会"。“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里的“华清池”即指这里。宋代文学家柳永曾在此留下“烟窄梅浅露偏,地僻难招,谢庭吟梦,坐睡成残,把旧韵、新腔调整”的千步池诗。兴庆池历经唐、汉、隋、唐等朝,虽经战乱,但仍存遗迹。1950年2月26日,此池被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长安城内东南方向大约三十里处的仙人洞,相传为吕洞宾修炼的地方。一日,吕洞宾坐到此洞,功成离开时,对洞中的童子说:“若有人临此洞读书,必中状元。”此后,洞旁建起书院,唐代有名的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等人都曾到此书院读书。宋代有人对书院进行了扩建,宋朝著名诗人范仲淹还在这里讲学。元代,仙人洞和洞前的书院均被废弃。1956年9月26日,此洞被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西安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现隶属西安外事学院。
在天长院附近的“庆山”上,有座闻名遐尔的“望夫石”。据传,昔有贞妇,夫从军而去,久无消息,妇唯携幼子驻守营旁。久之,其夫战死。妇女念夫心切,哭跳欲绝,在“庆山”上眺望,终因伤悲过甚,形体憔悴而化为石。后人称“望夫石”。据《临潼县志》载:“相传(杨)贵妃死于马嵬,土人怀思,因名马嵬坡为太华思致,尚见望夫碑石。”故亦称“望夫碑”。
《长生殿》写的是玄皇与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从唐玄宗纪念其宠爱的妃子,即所谓的唐明皇“生日”(即七月七日复密缘记)写起,到贵妃忧闷而卒(梅香悲歌)。剧中情节和人物塑造有一定缺点。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通过长生殿的“密缘”,表达出人们渴望爱情美满、长生不老的心理,却具有深广的意义,故事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