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属于什么五行?
瑞,《说文解字》释为“瑞雪” 、《晋书·天文志》中说:“雨雪而霁,瑞雪。” 瑞的本意为冬天下雪转晴时的云彩,与雪有着密切的关系。瑞的属性为水无疑。 而且这个水,可是有文化的文化人,《庄子·徐无鬼》中就有记载:“雪深没胫,故谓之瑞。”这简直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浪漫主义诗人了。
但到了现代汉语中,这种表示瑞雪的“瑞”已经不普遍了,我们更多地使用“瑞雪”代替。于是问题就来了——这里的“瑞”字还属水吗? 汉语的丰富性还在于它具有双关语的特点,一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瑞雪”既可以指冬季天空中的吉祥云彩,又可以指冬天下的雪。那么“瑞雪”中的“瑞”属于季节性的节气用字还是下雪的自然现象呢?
根据目前发现的材料来看,“瑞雪”中的“瑞”似应释作“雪转晴”的意思,即指下雪又转晴天这一天气现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瑞”的属性应该属于金。 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它的文化属性呢?这是因为古人在观察天气时十分注重“瑞雪”这一特殊现象;而且随着历史的推进,古人对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了解越来越多,人们逐渐认识到并非所有的雪都会带来庄稼的丰收,也不是所有的“瑞雪”都是好兆头。
比如南宋范成大所写的《大寒吟》:“朔风冒雪尽昏黑,信脚独行到子夜。”就生动地描绘出了在大寒这一天,北风呼啸,雪花满天,深夜无人行走的场景。再如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即纳兰性德)在《采桑子·九日》中说道:“黄花深处,醉拔愁根。”他在这首词的下阕开头一句就清楚地表达了菊花盛开的九月十九日,是值得庆祝的好日子。
从历史文献来看,“瑞雪”似乎很少作为好的象征。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癸丑”条载:“天津府南郊玉玲树,忽结一冰球,大盈尺,迥异寻常。”又同治十年十二月十五日“辛卯”条载:“直隶州南宫县,有冰柱高四丈有余。”可见在明清时期,当出现异常天气时,官方的记录中并没有将“瑞雪”作为好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