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奇观,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中国是唯一一个从未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大国;其次,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内部和外部制裁或封锁(除了文革时期);第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这些特殊性的背后是中国特殊的体制——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极大且不受约束、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却不是决定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任何国家不管采取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体制,都不可能再出现像中国那样经济高速增长了。
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自由贸易制度(wto成员方及地区贸易协定参与方),尽管存在歧视性贸易规则(比如对发展中国家实行高关税和进口限额),但是总体上它们是开放的经济体。 还有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自贸区,进行区域经济整合,如欧洲一体化、东南亚的东盟自贸区等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数美墨加自贸区和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虽然特朗普取消了TPP,但美墨加的自贸区仍然在稳步开展。这势必进一步压缩发展中大国的生存空间。
当前,能够和中国相比肩的只有非洲一些国家。但这些国家普遍经济效率低下且有严重政治问题,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典范。 经济学上还有一个“后发优势”理论。它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不走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而直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包括政策经验和市场经验),从而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在理论上固然没错。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照搬别国的成功经验(哪怕这个经验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无条件地把自己的经济发展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哪怕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能力可谈的问题)。 中国在经济建设中虽然有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学习了苏联模式并加以调整和发展。如果说还有什么独特之处的话,那就是坚持了整个改革过程的社会主义方向。如果没有这一前提,改革开放恐怕很难得到持续的推进。而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根本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