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几时成立?
1970年4月1日,第一号线(由上水至铜锣湾)通车; 当年为了建地铁,政府征用了大量土地和拆迁了大批房屋,损失惨重。所以修建完一号线后,当时财政赤字严重的政府并没能力修建第二条线。 直至1980年代经济起飞之后,才陆续开始修建新线路或者将旧线路延伸。
1983年9月26日,二号线(铜锣湾往中环)开通; 二号线是两条路线中第一条不是穿越而只是靠近市区的线路,因为当时的规划是希望市民能就近上车,所以在选址的时候特别注意了离市区的距离,同时为了避免对周边建筑的影响采用了地面高架的形式。
三号线(港岛线)本来要在铜锣湾修一座地下车站连接二号线一期和中环,但是最终并没有实施,因此铜锣湾到中环需要走地面人行天桥。
四号线(屯马线)于2014年下半年动工,是继机场快线后第二条采用全自动运输系统(AFC)的地铁线路,预计将于2017年底试运营。目前在建的五号线也同样是使用自动轨交系统(ATC),预计于2016年完工。这是全球首创在地下建造一条拥有全部自动化功能的轨道线路。
香港地铁于一九七五年开始动工兴建。由于香港是个高度开发的城市,要在寸金 岸土的闹市建造港铁,工程难度和工程费用皆异常高昂,港铁每公里建轨成本达到3千万港币,是世界上建轨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到一九八零年港铁全线正式通车时,费用已比最初预算多出近三倍。再加上建造和维持地铁的费用,远远超越了地铁收益。因此,一九八零年港铁通车后,平均每年亏损三至四亿港元,是一笔很大的财政开支。
为了应付财政压力,港府于一九八四年决定将地铁公司香港地下铁道公司,重组为一个独立于港府之外的公司,并且于同年6月在香港和英国伦敦上市集资。地铁重组公司和上市集资,令港铁能继续建造新的线路和增购新车。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一年间,港铁相继建成荃湾线(1985)、观塘线(1988)以及港岛线(1989~91)。到了一九九六年,地铁开始出现收支平衡,不再像80年代初期出现严重亏损情况。二零零一年香港立法会正式通过,将香港地下铁路有限公司改名为港铁有限公司。现港铁辖下共有东西南北四线(即东西港岛岛)和一机场联络线,并正准备兴建将军澳-迪士尼线。目前港铁平均每日客运量已超过2.5百万人次,占全港公共运输工具总客运量的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