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有哪些开支?
我整理了一下,企业的费用大概有以下这些: 1、工资薪金(包括员工个人承担的社保公积金部分);2、职工福利费;3、工会经费;4、教育经费(含业务培训费用);5、办公费(含文具费、复印费、快递费等);6、差旅费;7、业务招待费;8、会议费;9、宣传费;10、培训费;11、劳动保护费(含工作服等);12、非专利技术的研发支出;13、技术转让费;14、审计费、法律顾问费等等....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的支出项目,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然,不同的行业,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同一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成本结构也不尽相同。
比如餐饮行业的店铺经营,其在租金(场地租赁费用)上的支出就会比较大,而教育培训行业的机构,用于教师授课以及教研的费用一般会比较高。
另外,由于企业的性质不一样,有些企业的成本中会包含税金及附加,而有的则不会,这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存在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情况。 如果企业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发生的支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对应的增值税进销项税额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只需要缴纳销项税额部分即可。这样,对于公司而言,就可以减少一笔成本。
企业开支主要包括生产经营支出(成本、费用、损失)、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以及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为生产、经营货物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费用,计入产品(商品)、劳务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些支出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包装物等直接支出;企业支付的为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修理费、租赁费(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劳动保护费等支出。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包括在建过程)发生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损失,转让损失等,也是属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营业损失,应并入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按照税法规定不计入应税所得或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用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安排的相应支出,也应作纳税调整,不能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置等资本性支出,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这些支出不能在发生当期直接从收入中扣除,应以折旧、摊销的方式在使用期内分期摊入成本、费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收益性支出,可以在发生当期直接从收入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