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企业多少年?
1872年成立的森本橡胶株式会社,1905年成立的京瓷高精密陶瓷株式会社(原高桥陶瓷)、1963年成立的神户制钢所、1954年的东京电气通信、1978年的旭化成工业(电视天线)、1964年的东芝电子、1962年的日立造船、1959年的松下电器。目前还在正常盈利并持续发展的有78家,总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 当然这些大厂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三菱重工曾经因为战败导致业务停滞,日立造船由于造舰订单不足一度亏损,后来转向钢铁和汽车零部件业务才扭亏为盈。如今,这些企业发展也遇到了困境——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国外市场萎缩等等问题。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成为目前的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这期间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倒闭或者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统计显示这二十年间共有1414家企业破产(注:本文中所提到的企业均为上市公司)。 随着全球分工和供应链体系的变化,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大量传统的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甚至研发,这也使得他们能够继续留在股市中得以延续生命。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让他们在外贸方面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以佳能为例,作为电子零件及光学设备制造商,它在中国的业务占据了重要位置。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很多基础行业得到国家扶持,进口产品关税增加,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面临限制等外部环境变化让佳能不淡定了,它去年的财报出现了近十亿的亏损。
除了外部原因,企业内部的原因也是导致它们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效率低下的缺陷。以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为例,该集团的前身是三菱信托银行,它是中国首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虽然外方股东是日本第一大投行,但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还是不断亏损。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该公司累计亏损已达74亿日元(2.4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经营效率低下呢?这跟日本企业的组织架构关系密切。
一般来讲,传统日本的制造型企业都是由多个工厂,多个事业部门组合而成,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利润中心,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各个事业部可以协同作战,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但缺点在于当某个事业部出现亏损时其他事业部很难及时补位,从而导致整体效率低下。 而像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这样的金融行业则不同,它本质上是一个资金和信息的集合体,无论做哪些业务的金融公司,只要充分利用好内外部的资金和信息资源,发挥网络效应,就可以实现高效运作。所以,如果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不能有效调整商业模式,增强盈利能力,将来很可能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