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阁指什么生肖?
“出阁”这个习俗,早在汉朝就已经有了,指的是女子出嫁。那为什么古代女子出嫁要讲“出阁”呢?这其实与古代男子主外,女子主内的社会结构有关系。 《礼记·昏义》中提到,“昏(婚)者,妇人谓嫁得其夫者也。故曰‘昏’。”意思就是说,女人能够找到一位贤德的人嫁了,就是最大的人生幸福。所以,古代的婚礼都称为“昏礼”。
而“出阁”的意思也就是女人离开了娘家,到了丈夫家里去。所以用“出阁”来形容结婚是非常正确的用语。直到今天,我们民间还有“姑娘出了阁”、“新媳妇儿出了阁”的说法。 不过,“出阁”这个词现在只剩下“已婚”的意思了。那么,为什么又会变成“已婚”的代称呢?这恐怕要从元朝开始说起…… 元朝建立后,社会制度沿袭了中原的传统制度。但唯独在户籍制度上,元朝推行了“军户制”和“站户制”,把户口分成了军队和站役两大类。
也就是说,凡是站在朝廷一边,不管是否服兵役,都是“贵户”;凡是属于站役一类,不管是否服劳役,都是“贱户”。 这么一来,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就出台了“婚配赋”的政策——凡属“贱户”,不仅自己要交税,连带家属都要被征税。
当然,这种极端残暴的做法,也导致了“贱户”纷纷逃离,或隐满婚姻状况。于是,元朝政府又派出了大量人员,对“贱户”的数量进行统计。这些统计人员除了统计“贱户”的人数以外,还要搞清楚这些人的婚姻状况。如果发现了谁家有刚出嫁的女儿,就要在登记簿上进行记录,以便征收“婚配赋”。 所以,“出阁”原本代表着女子出嫁,进入了夫家生活。但在元朝之后,却变成了已婚妇女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