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在五行中属什么?
这个“舅”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段玉裁注云:“古文舅作九。”段氏所说的“古文舅”,就是指的小篆。而所谓“古文字”,包括甲骨文在内,这个字作: 甲骨文的這两个字,一般合称“兄友”或“兄有”——其实“友”字的本义才是表意不明的。小篆的舅字,就是由这两个字合并而成的。
由此可知,舅的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从甲骨文到小篆,“舅”的文字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舅”的字音和字义都没有发生变化。“舅”在殷商时期属于象形字(或者说是表意文字),到了秦代统一文字后,就归入了会意字。所以,汉代人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把它归类为“会意”,是有道理的。
《说文解字》中说:“舅,妇人之父母。”“妇人之父母”也就是女婿的父母。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在,兄弟姐妹各有房分”,所以,夫家的人和妻家的人是分开居住的——这就像现在一对情侣刚结婚的时候住在一个屋檐下、慢慢积累感情然后一起还房贷一样。因为男女双方各有自己的家族,所以,男方去女方家拜见岳父岳母时,就要带“舅母之礼”——这就是《礼记·曲礼上》所说的“凡妇人有故,当叩头则稽颡(sang),当谒则拜,陪爵(即行叩首礼),舅姑(即舅母)劳(lao)之。”
当然,这种婚姻制度也有例外,比如“赘婿”就是例外。作为倒插门的女婿,自然要住在妻家,这时作为新女婿自然要去给岳父母拜年,也要给即将成为自己母亲的舅母拜年。《礼记·郊特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大夫士有反坫(dian)”,郑玄注解说:“反坫,礼未见也。今时富贵人宴酒食后,犹以爵置于坫而返酌焉。其礼殆与之类似。”所谓的“反坫”,其实就是将喝空的酒杯反过来放在托盘里,然后让仆从拿下去重新斟满再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