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贷款利率是什么意思?
再贷款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利率,中央银行以此影响商业银行向最终客户提供的贷款利率水平。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渠道之一,其具体实现途径有两个,一是调整再贷款的规模,二是调整再贷款率。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率,增加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迫使商业银行提高对客户的贷款利率,最终产生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作用,达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反之亦然。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往往被用来执行政府的货币政策,甚至政府的其他经济政策。中央银行向政府发放再贷款,大多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关。如向政府发放一定数额的再贷款,用来调整政府的财政开支;或通过向政府提供再贷款,专门用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特殊问题,通常采用这样的特殊政策,都是临时性或阶段性使用的,其贷款利率有如下几种:
①按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执行,即按供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执行。如中国人民银行1990年后向中国农业银行发放的支农贷款,实质是对农业的再贷款,利率执行一年期商业银行再贷款利率;
②按相当于政府财政借款的优惠利率执行。如日本的特别金融公库,对农业的设备投资和水土保持投资等项目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直接贷款或补贴,对这些再贷款的利率十分优惠,如1984年为1%。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实质上是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其贷款利率按再贷款利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