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是哪里的?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SW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重庆市、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 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35所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11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CDIO工程教育合作组织成员单位、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单位、2015年UOOC联盟理事单位之一,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现任校长张卫国。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正式建立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更名为 西南军政委员会师范学院,1952年定名为 西南师范学院,1994年更名为 西南师范大学。其物理系、化学系、数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源于1950年成立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摩托军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改建为 西南师范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又合并了 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江苏教育学院的部分系组、专业与教师团队。1959年,中共中央指定 西南师范学院为 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中国 中国舞蹈家协会等音乐舞蹈专业干部培训实习基地。 2005年,由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其西塔潘书院、荣光书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室源于1927年创办的 云南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36年云南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国立云南大学。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著名教育家 刘伯坚、校长 刘帅威、 朱光潜、 吴宓、 徐特立、 周序熙、 刘锡霖、 周原冰、 刘文典等在此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 胡庶华、 成清明、 陈元方、 周林、 宋乃光、 沈其益、 李继平、 李百药、 瞿世瑞、 史宗恺等先后在此任教。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3个学科门类,是一所学科体系完整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54个一级学科,3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为本,汇聚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3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籍)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9人,国家级重要专家14人、“国家特支计划”人选1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863计划”(含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入选1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入选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7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者3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兼职博导)1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职博导)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7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个、“863计划”领域专家1人、国家社科重大、重点规划项目首席专家1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5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青年教师骨干计划” 40人;重庆市“两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骨干)共428人,巴渝学者24人,重庆市首批科技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重庆市优秀教师9人,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34人。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博士生导师808余人,硕士生导师2400余人,兼职博导32余人,外聘教师800余人,其中外国知名专家、学者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