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字五行属什么?
假(jiǎ)姓起源悠久,出自姬姓,是黄帝姬姓后裔所拥有的姓氏之一。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舜帝有臣子唤作皋陶,其封地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的假邑,其后以邑为氏。但此说似乎并不准确。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记载假姓起源为“夏禹之后”,而宋人郑樵撰写的《通志》中也记载了相似的内容。据此,假姓最有可能起源于姒姓,即夏后氏。 古书对于假姓起源这一内容的记载语焉不详、自相矛盾。如《元和姓纂》云:“夏禹之时,伯益因赐姓曰徐,至周封为吴侯;秦灭吴,徙居沛,以国为姓。汉有司隶校尉平陵人徐令,世吏二千石矣。至元城侯徐郁,而家于阳羡。”又据《汉书》所载,汉元城侯徐郁的先祖就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公子徐和。再据唐李延寿著《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七》中说,北魏时有徐州刺史、东郡公徐暹,“世祖太和七年,自赤亭羌立朝,赐姓元氏”。
需要指出的是,《元和姓纂》关于假姓起源的记载与《通志·氏族略》存在显著差异,后者明言“夏禹之后”,显然比“伯益”之说更为可靠。至于“秦灭吴”及“徙居沛”等内容,不过是承续“伯益”来源的说法而已。由此可以认为,假姓应起源于姒姓,在夏商周三代隶属于吴国或吴地,并在此驻留繁衍。西周至春秋时期,部分假姓族人逐渐向西迁徙到晋国的疆域之内,并在那里立业安家,遂成为晋国公族大夫,执掌邦国大权。
春秋末年,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家臣豫让谋反被杀,他的儿子豫章逃往卫国,改姓王孙,称为王孙豫。到了战国时期,王孙豫的后裔中有被魏文侯重用的叫作王孙清。因为魏文侯的祖先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所以王孙清这一支可以说是毕公高的后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郡县制,废侯置卫。这样,王孙清的祖先所在的上党郡就成了秦朝的北部边境。为了稳固新得的边境地区,秦始皇将他的弟弟成吉思汗赐给王孙清,封为上党郡守。
王孙清的子孙根据他们的爵号“侯”而自称“侯门”,或者简称“侯”,而他们的姓氏却渐渐被人遗忘。西汉建立后,刘邦为了尊奉自己的祖先,实行宗庙祭祀制度,规定凡祖先受封号者才能在宗庙中摆上供品,进行祭祀。侯姓祖先得受封候爵。否则,便只能算旁支,没有资格进宗庙祭祀。这样,虽然侯姓一族已经失去姓氏,但他们在宗庙中的位置却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一项或多项侯爵。于是乎,侯姓人的姓氏之谜算是得以解开:他们是古老的姬姓后裔,虽然历经沧桑,但姓氏一直传承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