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什么生肖?
“时”字,《说文》释为“日曜也”、“从日,寺声”;段玉裁注云:“凡经传言时者,皆谓太阳行度数之一曰‘时’,此古人造字之旨也。今俗用‘时’作时间解,非是。”这即是说,“时”字的本义指太阳在天穹中的运行路线,即时间。而以“时”指代时间,则是后来的事,并且不是后代事。许慎这里所谓的“后世”,当指汉以后。实际上,秦汉时期的文献中已有“时”指时间之义的用例(如《汉书·匈奴传》:“时莫府省约文书。”),但这样的用例毕竟是少数,且多杂见于汉书之中而不易觉察。“时”指时间的意义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普遍起来并最终定型。
关于这一点,可以看一下《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三国吴国沈莹撰《吴书》的一段记载: 沈莹,字耀灵,吴郡吴人也。……莹少好学,师事太尉桓荣,遍览经典。性聪达,弱冠举孝廉,三迁尚书郎。年五十,复还郡文学任事。……吴主孙权黄武四年,拜为丞相参军,后为尚书仆射。孙休时,拜太子太傅、仪同三司。孙綝篡位,莹与张昭等共谋诛綝。綝诛后,进为丞相。晋武帝泰始元年,诏莹与大臣群臣于洛水浮舟,宴会上舞《贺圣朝乐》。莹登舟起舞,不幸落水,时有疾还京师,卒。
这一段记载中有这样几句: “时年六十有八。”“年五十二,复还郡文学,专精史学。”“年四十,兼中书令、散骑常侍。” “时年七十三。” 这几处“时年”的“时”都是指年龄,也就是当时的年纪。至少在东吴时期,“时”已经指代时间了。这种用法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应当是相当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