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排便正常?
新生儿由于胎粪排干净,且胃液中含有胃酸、蛋白酶等,会刺激胃肠蠕动,所以多数宝宝在出生12小时内会有肠道排气(放屁),24小时内会有第一次排便,呈墨绿色,粘稠,量不多; 随后颜色逐渐变淡,性状也由墨绿色变成黄色糊状,量也多起来; 第3天开始,大多数婴儿的粪便呈黄橙色,但有的可以一直持续到4~5天,这都是正常情况哦! 不过也有个别宝宝出现异常情况:如果出生后超过36小时还没有排出胎便,或者排出的胚胎是水样的或粘液脓性的,或者每天大便多次而且呈喷射状,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消化道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其实除了看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我们还可以观察宝宝排便的情况。 如果宝宝排便时脸部表情不愉快,用力屏气,小脸涨得通红,那么就有可能发生便秘了。特别是当宝宝在2~3天内没有排泄物排出,甚至发生呕吐,这时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及时咨询医生。
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按摩缓解宝宝的便秘,具体做法如下: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按摩腹部,每次5分钟左右。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尽量不要使用开塞露,因为频繁的使用有可能使宝宝产生依赖心理,以后离不开开塞露了。
新生儿每天排便会多达十次。逐渐地,她的排便会稳定在每天一两次,或每两三天一次。通常来说,只要大便软化,宝宝排便时没有痛苦,家长就不必担心。
如果宝宝是人工喂养的,大便一般颜色较深,偏黄褐色,干而硬,气味臭秽;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的,大便一般偏黄色,软,偏酸臭味。如果宝宝不吃奶,而吃辅食后,大便的颜色、形状及次数就随辅食品种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蔬菜、水果、红色肉类、蛋、奶制品及其它辅食进入肠道消化和排泄后,大便呈现黄褐色、棕色或黑绿色。如果大便表面有呈颗粒状的黏液,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可用些助消化药。如果宝宝的大便呈焦臭、腐臭味,大多与吃蛋白质类食物过多有关,今后在进食中要加以调整。大便中有呈冻状透明黏液,多见于腹泻。如果大便呈乳凝状,多为正常粪便。
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宝宝的大便还会呈一些特殊的情况:在宝宝吃奶过程中,如果吸进大量空气,就会在大便中带有少量泡沫出现,此外,妈妈在哺乳期吃一些冷食冷饮或者进食较凉的食物,都会在哺乳过程中传给宝宝,宝宝再排便会呈绿色。
正常的大便一般不存在异常的排出,如果大便次数过多,每天都在三次以上或呈水样便、蛋花汤样便,就说明宝宝的肠道有异常,可能是发生了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腹泻。如果大便每次排便量少,排便次数增加,说明肠功能不全或肠激惹;如果增加排便次数而排便量增多,可能是肠道或小肠功能异常。如果宝宝的大便又干又硬,排便次数减少,考虑是肠功能障碍;如果大便呈柏油样或者果酱样,必须要到医院就诊,因为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或肠道寄生虫病,或者是患了溶血性贫血等。如果大便中有许多油珠,说明脂肪消化吸收不好,可能患有胰脂酶缺乏导致的胰源性消化不良,或是患了肠胃炎,肠道黏膜刷状缘的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不能分解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