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的五行属什么?
在《五行大百科》中,“木”的原型是木头;土的原型是泥巴、土地;水在原型是河流、海洋……那么火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其实在古代人们对火的形状是有详细描述的,那就是 “形如条状”“形如彗星”或者“形如烛火”,而现代物理中提到的“火焰三角形”其实也就是“形如彗星”的形象比喻而已。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正是古人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
然而古人在生活中对“火”的形状也有一个概括:“光焰熊熊”(这个成语现在也常用来形容灯光辉煌).所以古书《五行大义》中说到火的时候,第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火焰熊熊”,这就像我们现在用“燃烧”来形容事情进行得非常激烈一样。
“烟火冲天”“星火燎原”“火树银花”“飞沙走石,燃草为炬”——这些名词和成语都和“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既然人们经常看到“火焰熊熊”,为什么现在物理学中“火的形状”却只提到“火焰三角形”呢?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即“火焰熊熊”到底是自然现象还是人类主观感受的问题。
如果认为“火焰熊熊”是自然现象,那么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可以通过物质的运动而产生?如果是的话,又如何解释那些看不见的火,比如电火花、核反应堆中的高温等。 如果承认“火焰熊熊”只是人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它其实是人类视觉器官对“温度高于绝对零度且具有足够强度的辐射”的一种主观描述罢了,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并且能产生足够强度的电磁波(包括微波和红外线),就能被视觉器官感受到,并被主观描述为“火焰熊熊”。
当然,这种“火焰熊熊”是没有形的,于是古人所说的各种生动形象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模糊而抽象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