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分为哪几类?
简单说一下,目前企业融资大概分三类:
1、股权融资
2、债权融资
3、资产证券化 (这个有点金融创新的味道在里面)
而每一个大类下面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类,具体可以如下分类:
一、股权融资
(一)首次发行股票(IPO) (二)增发股票 (三)配股
(四)定向增资/募资
二、债权融资 (一)银行贷款 (二)融资租赁 (三)信托贷款
(四)小额贷款
三、资产证券化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
(二)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
(三)小企业贷款证券化
(四)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
每个行业和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都不同,对资金的需求量和需求形式也不一样。所以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哪个规模的企业应该采用哪种融资方式。 以上只是简单的将融资方式做了分类,接下来我们重点谈谈如何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其实,所谓的“合适”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以便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融资的时效性、成本以及其他一些可能遇到的限制因素等。
总之,“合适”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完美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只有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后的最优选择。
企业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
内源性融资
所谓内源性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形成企业资本的过程,一般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采用。在企业初始设立时,由于其尚未积累赢利,内源性筹资的来源一般为创业者和创业伙伴的自有资金、固定资产及其他无形资产。
随着初创企业运行一段时间,企业实现了赢利但尚未形成较强的利润积累,通过内源性筹资可以筹集的资金便有员工的资本、客户的资本及创业者的更多自有资本。所谓员工资本,具体实现形式有员工持股制度、员工绩效股份等。所谓客户资本,即指企业借助于客户的初始订货,形成自己的原始订单并组织生产。
所谓创业者的更多自有资本,即指创业者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时,追加对企业的投资。在此阶段,企业可以利用的内部资金来源还有企业的折旧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
外源性融资
外源性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融通资金、形成企业资本的过程。与内源性融资不同,外源性融资不是单个主体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外部的投资者、供应商以及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在契约或制度的约束条件下,共同完成资本的形成过程及融资操作过程。
一般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企业可以更多地采取外源性融资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本。外源性融资资金来源范围广,规模大,可以采用的方式有亲情融资、风险投资、留用利润、银行贷款、供应商应付款项、融资租赁、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