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口如何看?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每个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你要搞清楚该站点是地铁几号线,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因为每个城市的地铁修建时间不一定,所以各条线之间的站台形式、结构形式等都是有区别的。比如上海的1/2/4号线大多是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而3/7号线大部分站点是地下三层岛式或侧式站台(三、七号线因原为铁路隧道而保留了一些老式设计);再如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是个换乘站,它的A口是在地面以上,而B口却在地下二层……
第二你要知道该站点是明挖顺做还是盾构法施工,这关系到地铁站的出入口样式 因为绝大多数的地铁车站都是明挖顺做的,这样就能方便地做成“标准节”,即在满足结构和防水等要求的情况下,把一个车站的土方和结构都做成立体标准单元,然后再进行吊装或者爬模等施工,这样一来,车站的主体结构完成以后,在二次结构(幕墙、装饰装修)施工前,就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各种形式的出入口,当然,为了美观和实用,这些出入口一般都是和结构一起成型,也就是所谓的“结构外墙”。 但是有些车站采用的是盾构法施工,这种工艺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土方开挖较难的地区以及旧隧道拆除后新建隧道的情况(所谓“明挖顺做”指的是在明挖的基础上顺接做好盾构推进的支护结构及施工通道)。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土石方不能一次性大面积开挖,因此就不能像明挖顺作那样能形成结构主体与外部分离的标准结构块,而且由于盾构机的进出洞要求,使得部分盾构施工的地铁站厅层结构存在看台拱结构,这在建筑外观上就会减少很多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且不易于设置出入口。同时由于部分盾构机需要在地面及以上区域设置工作井,这也使得该类型地铁站的出入口相对较多,且布置较为随意。
第三你要弄清楚该站点的建设历程,这直接关系着该站点出入口形式的确定 前面说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铁线路的建设要分期实施,而这势必会影响到站点的出入口形式——毕竟,在已经建成的地上建筑中“掏个洞”肯定要比“填出一个站厅来”要简单得多。以北京地铁6号线某一站为例,其C口之所以比较特别,是因为它是先建车库(该站位于大型住宅区中,为保证通风采光,采用大跨度结构并尽可能多地留出外墙面积,从而方便日后改造为出入口)之后再挖地铁隧道;同理,这一站的D口也是先有地下车库后再按地铁设计要求“补进”到土建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