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小球变大球的原因?
先引用一段百科上的东西,关于斯韦思林杯(世乒赛)历史上第一个男子单打大球比赛。 大球竞赛的开始时间是1980年3月,当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世乒赛时,由于当时的西德选手科尔曼与丹麦选手卡尔松都是左手将,而且两人都擅长左旋球,因此他们被分到同一半区。
比赛按规定要先打五局三胜的单循环,之后如果打平还要进行附加赛决出胜负。第一局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直到第6个局点才由科尔曼以15比13险胜;随后第二局开始,双方各胜一局后,第三局又打成5比5平。关键的第四局,科尔曼凭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13比11再下一城,从而以3比1战胜卡尔松晋级八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届比赛中,所有半决赛和决赛都要打7局。
当时的规定是,如打满5局仍打平,则须加赛1局或几局决定胜负(具体数不记得了)。不过这种加赛规定只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项目的半决赛和决赛适用,其他级别比赛的半决赛和决赛都不使用该项规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可以在乒乓球赛事中更多地运用最新科研成果来提升运动员竞技状态,增强运动员体能,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为此,国际乒坛对器材进行了更新换代,比如改用塑料球取代了原有的胶粒面材料制成的球,用新型海绵和胶皮替代了传统的海绵和胶皮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于乒乓球比赛更加高速、激烈、对抗性更强的需求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