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比利时有多远?

经蔚萱经蔚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西安人爱吃饺子。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吃一顿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除夕夜吃饺子,意味着新旧交替,一年的霉运脱尽,新的一年交好运。而实际上,最早“包饺子”,是为了防止细菌“入门”。

有史料记载,中国传统食品之一的饺子,最初是通过张仲景的“驱寒娇耳”开始的,其性质类似后世的汤圆。但真正使其声名大振的,乃是“医圣”孙思邈。

相传,孙思邈曾经在山中采药,在雪地中不慎摔伤了腿,只好拾些柴火烤脚取暖。没想到,等他脚伤好了之后,却出现了脚气病。孙思邈十分伤心,后来经仔细研究,发现是因为冻伤后,腿部血液循环不畅,才引起的脚气。于是,他便用面粉揉成拳头大小的圆乎乎的食物,煮熟后送给贫苦的乡亲吃,大家都管这种食物叫“饺耳”,意思是包饺子的人把它当作耳子一样,由于“耳”和“饺”音同,久而久之“饺耳”就变为了“饺子”。

由于饺子是粘在一起的,翻个儿也滚不着,于是,老祖宗们发明了擀饺子皮儿的工具——扇形碟子。边擀皮儿,边包,熟得快,而且不容易粘上脏东西。直到今天,陕西西安地区的人包的饺子,大多还是用菱形盖碟(类似瓶盖)擀皮呢。有意思的是,同是擀饺子皮,北方多是用刀切成饺子皮,而南方多是用梳子刮出饺子皮,两种方法,各有千秋。

刀切出的饺子皮,边沿整齐,呈三角形,层次分明,吃起来略有筋骨,而用手指掀皱的饺子皮,软滑可口,略有弹性,尤其适宜包汤圆。

而真正把饺子发扬光大、推向全国并传到海外,使之成为传统食品的,则莫过于唐代的孙思邈。相传,有位南方官员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参加科考,结果,名落孙山。心情失意之余,他来到郊外的河边散心,欲以一死了之。突然,他发现岸边有水草在晃动,定睛一看,是一头鹿。他连忙拾起弓箭,射死了这头鹿,准备烤了吃。可当他洗完鹿肉正准备烤时,却被一只狐狸吵醒了。狐狸说:“鹿肉不仅味美,而且可以补身,你何必要吃它呢?”此人听罢,忽然开了窍:“对,这是考生的补品,我何不吃它呢!”于是,他便把鹿肉切成饺子,煮熟后吃下去,结果身体大补,次日考试,名列前茅。

就这样,孙思邈让饺子走出了龙门,成就了更多人“鲤鱼跃龙门”的梦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