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利率何时能降?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1月20日起,已披露的15家银行的借贷利率,与前值相比,1年期品种全部上行,5年期以上品种也有11家上升。也就是说,在央行调控政策之下,2022年首月,银行间贷款市场利率出现上涨。这与1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相抵触,也与市场预期存在偏差。
在货币政策方面,2022年1月1日,央行发布的《关于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试点的通知》以及《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管理办法的通知》表明,中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三部门已着手开展金融改革工作。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将更进一步。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去年9月,人民银行发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由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定价,通过竞争形成报价,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自2019年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以来,LPR已经完成了三次扩容。去年8月17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类别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行分别增至18家和10家;2020年1月,又增加了5年期的城市商业银行类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机构。
据测算,1月5年期以上LPR上升2BPS至4.65%,1年期LPR上升0.05BPS至4.05%。在宏观稳增长和支撑实体经济背景下,预计未来5年期以上LPR仍有小幅上行的空间。
从银行方面看,银行之间的存贷利差有所缩窄。去年12月31日,银行业监管机构公布2021年银行业理财登记存量整改任务提前完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2021年共处理累计市值7.27万亿元存单质押业务,同比增长9.79%,基本可以完成存量整改。这意味着银行体系的大额存单将变得更加宽松,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量减少,致使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进而推高利率。
2021年三季度,大中型银行平均负债成本率较第二季度上升5BPS。预计四季度至2022年上半年,大中型银行的平均负债成本高企,推动其贷款利率上升。2022年,银行净息差可能延续收窄趋势,银行资产端定价能力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从企业端看,2021年12月中央企业主要行业利润实现了较大增长。2021年12月末,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烟草四家中央企业的现金总额较2020年末增长了23%,中国长江三峡集团2021年净利润超过700亿元。这表明,在政策调控和经济复苏下,企业的盈利状况正在恢复,贷款的稳定性将有所增强。
总的来看,现阶段贷款市场仍处于紧缩的状态。预计2022年上半年,政策利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可能会有所下调,降准和降息也有较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