瘩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关于“ 瘩”的解释如下: 段注:凡病之发无时,而忽然而止者,痞、疸之类是也……此与痎疟同意,疾兼阴阳而言。 从字源上来看,“瘩”字由“疒”和“塔”组成。 “疒”即“病”的字形来源;而“塔”字的古字形很像口里含一口水的样子,因此有“吞”“吐”的意涵。金文的小篆字体,“塔”字像倒着的塔形。 所以“瘩”的意思其实是表示口中含着水,形容病发没有固定时间,而是突然发作一吐而停止。
在《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有这样的记载:“脾病,头痛,虚烦,小便不利。肺病,咳喘,缺盆中痛。心病,胸中疼。肝病,胁下胀。肾病,腰脚痛。” 这是中医理论中对五痨七伤的描述,其中就包括了“痞”。而痨指的是痨虫侵扰身体、不断破坏气血造成的损伤。 所以,痞病就是由于肝气郁滞,脾气郁结,脏腑机能减弱,导致气机不通,津液疏布失常,体内聚集生痰,这些停滞的东西互相结聚成块,停留在某处,身体就形成了痞块。
从五行属性来讲,“瘩”字归属中央土。因为脾胃属土,并且“瘩”的意思中也有脾胃病变的因素存在。 在中医文献中,还有以五行的观点来记录疾病情况的记载: 用五行来划分疾病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中医认为,自然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人体也是由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人和自然界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相应”、“形胜”。
在正常状态下,这五行是一个整体,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是,当一方过度了就会影响其他方,出现偏盛或偏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有余”、“不足”或“相胜”、“相克”。 根据这种规律,中医将人身上发生的各种病变归纳为5类121种病。并把这些疾病归类到“五劳”之中。 所以,“劳”字归五行中的“木”,“逸”字归“火”,“瘁”字归“金”,“瘟”字归“土”,“恙”字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