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土纪什么?

崔婉瑾崔婉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五行里,土对应的是中央,四季的最后一个月是冬,五行的最后一个元素是土,称为“季士”或“戌土”;一年之中最后十天是冬至,也就是一阳来复的日子,这十天为“季冬”或者“丑末”,这个时候天地之间寒气最重,但冬天已经临近结束,阴盛阳微,所以“季冬”对应土,又称为“孟陬”(音zǒu): 正月“寅月”,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十一月“子月”,十二月“丑月”——上面这些月份别称里的“月”字就是来源于这里的“月令”。

古人把一天也分成了十二个时辰,对应着现在的1230小时,每个时辰都是八个小时,这样十二个时辰刚好是一个昼夜循环。古代计时用干支,比如甲午时,就是指早上十点钟,因为天干地支都有阴阳属性,所以每个时段阴阳属性不同,而每两天的时间间隔正好是一个昼夜交替,从寅时到戌时,阳刚之气越来越弱,阴柔之气越来越强。 “建”就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立”有建立、开始的意思,“春日”是从立春那天开始算起的春天,第一个节气是立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交节时间为公历每年2月3-5日。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出来的,每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点位和不同的季节状态。二十四节气的设立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的现象,每节气约相隔15天,时间约在农历每月的中旬。 “节”即节气,“气”即气候特点,每年的立秋节气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空气干燥,雨水稀少。

查启楠查启楠优质答主

土纪就是纪年,五岁为土运,初年、土运太过,则丙火被土所困,不达脾气不居中土,木气不足,金气有余,余气侮母,木气更衰,木衰金旺,故为燥胜。凡土运太过之年,从初年到五年,依次是“热化为火”,“炎暑至,长养化秀出”,“雨水不降,赤沃不滋”,“埃尘昏郁,大雨时行”,“民病腹中痛,清厥,隔寒,肠鸣,阴缩”。

末年、土运不及,则戊土被木气所侮,心气亦因之受伤,风气大行,燥气不足,燥伤于金,金反克木,而木气亦不足,终是木土俱困,热气妄行,故为火郁。“五岁中,初年风化鸣条,白埃见,肌肉萎,足痿至”。“末年热在民间,上腾地气,洒浙而寒,小便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