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拳击谁会赢?
中国赢了,但是日本已经比20年前的日本强了很多,中国也只是赢在了整体实力上 先说历史战绩,中国在1974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以5-3击败日本,这是建国后中日在正式场合下的首次交手——也是唯一一次交手 中国队当时由徐灿、郭建英和霍殿阁三位拳王率领,其中徐灿是当年大陆唯一在世的世界级拳王。日本则由轻量级拳手藤冈德三郎率领,他曾经击败过欧洲冠军戴维斯,是亚洲第一个在世获得世界拳王称号的运动员(泰森之前世乒赛男单冠军),另外两个参赛的日本人一个是轻重量级拳手松尾善三郎,另一个是无量级拳手川边正夫——这两位没有取得太好成绩,但是后一位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而前一位则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再说最近这次比赛,中国队是由29岁的邹市明率领的,他的队友曾春蕾在女子组获得了亚军;日本队由36岁的福原爱率领,她是在2012年才退出国家队开始职业乒乓球生涯的——其实她的运动生涯一直和中国队有交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就曾经输给了当时的中国选手张小平。
这次的拳击比赛是职业和非职业比赛的混合,中日双方都各派了五名参赛选手,分别是三个级别,结果中国选手胡青在54公斤级半决赛失利,而其他四个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全部夺冠。
从现场来看,虽然中国的选手体重占优,但是日本队的训练更具针对性,防守做得更好一些。
拳击运动不是一种纯粹靠肢体上的较量,他更多的是包含着一定文化底蕴的对抗,日本的拳击风格有着浓厚的岛国特征,而中国的拳击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么二者比较之下究竟谁才是东亚拳击霸主呢?
中国拳击
我们先来说说中国的拳击风格,因为受到传统训练体制和思想的制约,拳击在中国的发展一度处于缓慢的状态,好在中国拳击人一直在努力钻研拳击技术,如今的中国拳手不仅可以在大级别当中展现出自己强大的对抗能力,在小级别同样能够利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去获得比赛的胜利,比如著名拳王邹市明就属于传统泰式的打法,他的拳法细腻,在进攻时,出手迅速,常常能够从狭小的空间中寻找到进攻的机会,这样的拳手很适合在超次最轻量级乃至次最轻量级去进行拳击对抗,而像孟繁龙、杨连翔这类选手,体重达到中量级,这类拳手身高普遍不达标,但身体的骨骼极其硬朗,击打力量惊人,他们在面对欧美拳手时,丝毫不落下风。
日本拳击
再来说说日本拳击的特点,我们首先可以从大级别拳手和小级别拳手两个方面来看,日本拳击风格受到了欧美发展的影响,日本大级别拳手的移动、出拳速度比较快,例如井冈一翔,他就是典型的日式风格拳手,井冈一翔是拳威四海的签约拳手,中国拳迷对于他也比较熟悉,井冈一翔的刺拳、移动都非常娴熟,而且井冈一翔在力量与技术和硬度上非常均衡,他的拳击风格介于欧式拳击风格和泰式拳击风格之间,这样的拳手在中量级乃至下面级别有很强的竞争力,日本的小级别拳手,比如高桥知也,他就是典型的欧式拳击打法,他的拳击动作非常规范,移动、刺拳、摆拳的衔接非常紧密连贯,而且在速度和硬度上没有任何的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