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企业估值?
1、首先,明确估值目的 是为了投资决策而做的价值评估,还是为了融资需要进行的预估值(pre-money valuation)预测。不同的估值目的会有不同的估值方法选择;
2、其次,确定估值原则 一般公司都会设定一个估值的上下限,低于下限值通常会被认为估值过低,而高于上限值则被看作是高估了,所以合理的估值应该是在上下限之间的某个位置。当然这个上下限的设定和所采用的方法有关。
3、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并确定参数 在确定方法之后,就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这可能需要一些经验数据的支持。
4、最后,计算估值结果 将参数输入模型中,即可得到估值结果。对于不同方法下的多个估值结果,应当加以比较和分析,选出最合理的一个作为最后的估值结论。
一般来说,如果给定的方法与数据正确,最后的结果也是较为可靠的。但有时也会因为数据的偏差或选取不当导致最终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甚至完全错误,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或者更换方法重新计算。
企业估值是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价值分析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企业估值中估值方法包括可比交易分析法(可比企业分析法和可比并购分析法),DCF估值分析法,期权定价模型,实物期权估值方法,经济利润估值模型等。
估值模型在选用上存在一定的层次关系,其中可比交易分析法和可比并购分析法是最基本的估值方法,适用于基础的或较简单的估值目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基础是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尤其是证券市场和并购市场中,存在公开的数据。
对于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市场,采用这两种方法的估值有效性及可靠性不高。对处于盈利或盈利刚起步阶段的企业,以及处于发展中或发展尚未成熟的企业,在企业价值评估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建议采用三种基本方法:可比交易分析法、可比并购分析法和DCF估值分析法。
其中,对于以非上市/上市为目的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采用“收益法”,即DCF估值分析方法,收益法主要基于企业未来盈利预测,通过对企业未来收益的折现获得企业股权价值。
而针对上市/非上市兼备的企业的估值,特别是针对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可以结合收益法和市场法对企业进行估值,并通过市场法修正收益法获得的企业估值。对于以收购兼并或买壳为目的的企业,一般倾向于采用“市场法”,即可比交易分析法和可比并购分析法对企业进行评估。
对于一些非盈利或盈利较微薄但有较好的成长性,且其所在市场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在采用收益法即DCF法不具有效性的情况下,可采用收入倍数法或用户数法进行企业估值。
对于部分涉及技术类的资产或行业,或成长性较好但盈利不明显的,可采用技术类或RND估值模型。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涉及多阶段或成长存在拐点的企业,可采用分段估值法对企业进行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