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指什么生肖?
“爵”与“雀”字形相似,易被误认,其实二者并无关系—— “爵”古代一种饮酒的器皿,有三足,类似于今天喝红酒用的高脚杯;而“雀”字,从字形上看,像一个羽毛未干的雀鸟。 那么,“爵”与“雀”二字,为什么又有联系呢? 这是因为古人将“爵”与“雀”用来分别指称两种不同类型的酒。 周代文献中,“爵”主要是指宗庙祭祀所用的祭酒,这种酒味道醇厚、香气浓郁,“爵”又特指饮用时的酒杯。《礼记·檀弓下》有言:“祭器不可假人。祭酒者,祭者之功臣也,犹宾相之义焉。”(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负责祭祀的人,就像主持宾客礼仪的傧相一样重要)可见,“爵”在古代是贵族阶级用于祭祀、宴饮时所必备的物件。
《礼记·曲礼下》载:“奉觞(shāng)拜酬,举爵(zú)立饮。”这里的“爵”,已经指的是盛酒的器物了。因为祭祀、宴会等场合,必须行跪拜礼,因此“举爵”需要起身,和今天喝酒时用胳膊肘顶碰酒杯,意思差不多。 不过,在周代之后的秦一统天下以后,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爵”开始向“雀”转变,成为普通酒鬼们喝醉了的证据:
秦律中有“爵”,但指的是“爵”,而不是“觥”或者“觚”,这从汉字构形可以看出,“爵”的下面有个“角”,表示它是酒器中的“魁首”——然而到了汉代,“爵”字的形体发生了变化,“角”变成了“雀”,且永无改变的可能。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
原因也许在于,秦汉之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士族阶层开始没落,民众的酒量也逐渐提升,“爵”这种原本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酒具,渐渐走下了神坛,成为了平民百姓日常饮酒时也能使用的器具。于是,“爵”便逐渐“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