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生肖叫什么小名?
鼠 又称之为“耗子”、“耗儿”,民间俗称“老鼠儿”、“老鼠仔”等。
1、“老鼠”称呼的由来 “老鼠”称谓的由来看似简单,其实有着神奇的传说故事,关于它的来源,据传与古代神话中的灶王爷有关。 相传在虞舜时代,人们认为患疾病的根源来源于灶王爷,于是人们在祭祀灶王时,都会给他带上写着“疾疫降福”的旗子,希望他保佑家人身体健康,消灾免难。
到了商代,人们在祭祀灶王时,会拿着用麻布制成的“祝板”——上面画着厨房用具和四只老鼠,意思是用它们来盛放食物,表示对灶王的尊敬。周代时,这种“祝版”演变成了雕刻在木板上的彩色画像。 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祝版”,到了汉代,被引入到汉王朝的宫廷中。根据史书记载,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是一位十分注重卫生、爱惜身体的女性,她提倡“节丧”、“薄葬”,反对奢华的丧葬之风,连带着在祭祀活动中也十分朴素简朴,唯独对灶王的祭祀比较隆重。
她的祭祀方式除了遵循历代的惯例外,还在桌案上摆放两只铜制的饿鼠和两只铜制的饱鼠——象征“饥餐”、“渴饮”的鼠形道具。因为鼠喜欢吃东西,每当举行祭祀活动时,侍者就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食物摆出来让老鼠吃,它们先吃哪些就代表这些祭品将被祖先享用,其余的才能给活人吃。当然,这些食物都是预先按祭祖人数准备的,不可多也不能少。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祭祀的食物也越来越精致丰富。为了迎合灶王爱吃的特点,还要准备一些糖瓜、麦芽糖等甜食,并且按照传统习俗用黄纸糊成灶王龛,将他的画像贴在上面,旁边点着香烛,人们跪拜在灶王龛前,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平安。
2、“耗子”“耗儿”称呼的由来 “耗子”这一称呼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例如宋代诗人范成大有一首咏鼠诗就叫《耗子》——其中诗句“碧眼里新秋晴昼,粉腮上轻红褪消。”描绘了老鼠的眼睛、腮帮的颜色,生动形象;而南宋文学家周密所撰写的《武林旧事·干豆》中也有“耗子”一词。
那么,为什么用“耗”字呢? 因为在中国古代“耗”通“耗损”的意思,而老鼠这个动物有一个典型的“耗损”特征,那就是它爱咬东西。 用“耗”字来形容老鼠很准确。例如,宋代苏辙有一首诗《次韵赵元归陪王晋卿相公观雨》:“自笑迂疏多谬误,至今犹负一生粮。”其中“一粮”指的就是一粒粮食,可见其“耗”的程度。后来人们就用“耗子”这个词来称呼老鼠了。 还有一个与“耗子”有关的俗语——“老鼠拉稀”。
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做事情拖泥带水、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