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不良贷款指什么?

戎小语戎小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信用风险程度将客户分为5个档次,分别标记为1、2、3、4和5级。其中1~3级客户属于低风险客户,4级客户属于中风险客户,5级客户属于高风险客户。 所谓隐性不良贷款是指贷款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关注类、划拨类(次级)和损失类(可疑)贷款的统称,也称为不良贷款。其中关注类贷款是隐性的,即目前可能正常偿还,但在经济环境或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划拨类(次级)贷款也是隐性的,即在贷款到期时债务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银行虽然有权要求返还,但由于借款人目前尚未明确拒绝或缺乏履行能力,因此该项债权只能以法律诉讼等途径加以解决,银行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损失类(可疑)贷款也是隐性的,它是指借款人已明确拒绝还款或丧失还款能力,银行虽已提起诉讼,但收效甚微,贷款面临全额损失的危险,这类贷款通常占所有银行贷款余额的千分之五左右,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影响不大。 尽管这三类贷款在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首先,它们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而且这种风险通常是系统性和可传染性的。其次,这些贷款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损失的扩大和风险的集中。监管部门对这些贷款的规模、构成及分布情况始终保持着监视的状态。最后,在实施市场退出时,这些贷款往往是先行退出并遭受全部的损失,从而影响到整个银行的盈利能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