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膝盖有窝什么原因?
我女儿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两个腿伸直的时候大腿和屁股的缝隙好大,感觉屁股下塌,大腿跟小腿好像没有连接上一样,特别害怕,网上查说这是o型腿,以后穿裙子会很难看!后来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看了看,说没有关系,孩子的骨骼发育都是不同的,有的早些有的晚一些,o型腿不是真正意义的o型腿,叫膝内翻,一般一到二岁会慢慢自动纠正过来的,不要担心。
果然,两年后,孩子自己慢慢纠正过来了,现在走路脚很好看,腿也很直。
宝宝从出生开始,身体各个器官都在飞速的生长发育中,骨骼也会随着体格的增长而增长,但宝宝的肌肉、韧带力量相对较弱,一旦受到外力的影响,如站立过久、走路姿势不正确等,很容易引起关节部位的变形,出现O 型腿或 X 型腿。 那么,为什么宝宝会出现 O 型腿呢?又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 O 形腿呢?
1)先天遗传 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则有可能将疾病传递给后代;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此病,那么孩子患病的几率就高达 50%。
2)后天因素 ① 长期仰卧,导致腿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肌肉力量的缺失是造成 O 型腿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 哺乳期的妈妈经常采用坐姿喂奶,也会影响宝宝腿型; ③ 过早学站学走,一些宝宝在刚学会爬的时候就急于站立、行走,身体的平衡能力较差,极易导致 O 型腿;
④ 家庭遗传基因; ⑤ 长时间使用一侧牙齿咀嚼,或者习惯性单边抱孩子,都会导致孩子日后出现 O 型腿。
对于 O 型腿,最直观的判断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双腿。当患儿平躺,双脚并拢时,若膝关节间隙过长,可以看见明显的软组织膨出或是凹陷,则可以诊断为 O 型腿。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 O 型腿都需要治疗,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 对于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 O 型腿,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注意日常护理即可。 例如:
① 提倡母乳喂养,适当补充钙质制剂;
② 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纤维素食品,比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③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多趴,每天训练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④ 及时治疗佝偻病,积极补充维生素 D 和钙剂,并进行适当户外运动,增强肌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