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哪有旅游景点?
1. 白银区旅游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石林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距省会兰州158公里。由30多米高的石柱群构成。景区内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风光浑然一体,独具豪迈壮阔的自然之美、古朴幽雅的人文之美;冬润春凝的黄河水将石林冲刷成玲珑剔透的模样,或突兀耸立,或相偎相依,宛若一首首凝固了的诗,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
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西部十大旅游景区之一,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河石林景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分为石林景观区和黄河景点区两部分;共有石柱子40多个,最大的高度为30米,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形态各异的石柱石笋,如同大海中的群礁,又似沙漠里的骆驼队;景区内的黄河曲流达十几里地,其曲折、险峻、壮丽堪称天下第一。 景区以古石林群最富魅力,其造型奇特,布局精致,自然典雅。 黄河石林旅游区是黄河文化中的瑰宝,又是西北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的缩影,更是西蜀秦陇黄土文化的千年奇观。
2. 靖远刘化工业游 工业旅游是以特定的工业企业(包括企业集团)或工业生产区域作为游览对象或旅游项目开发主题,向游客提供工业观光、工业体验、科普教育、工业产品购买以及工业生态休闲等服务,具有较高工业化程度的新型的旅游方式。
“刘化”全称甘肃白银铝业有限公司刘家峡分公司,始建于1977年,原为省属国有企业。2003年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意见》精神进行改制,现为国有控股民营企业。公司地处甘肃中部、黄河北岸的靖远县刘化工业园区内,南依黄河、东临309国道、北接20高速公路。现有员工2800余人,总资产23亿元。主导产品和配套产品有电解铝、合金铝等十类三十余种。年产电解铝10万吨,产值突破20亿,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冶金行业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厂区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厂区面积的35%以上。厂貌整洁优美、空气清新怡人,是一座花园式工厂。建有集接待、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四星级宾馆一座,各类配套设施齐全。
近年来,刘化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工业旅游新思路,本着依托园区做文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已建设成为集参观生产流程、学习工业知识、参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工业主题公园——“甘肃白银铝业工业园工业生态园”,于2007年12月对外开放,接待游客。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3.景泰大石窟寺 大佛寺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至北周时期(公元494-580年),现存洞窟24个,大小造像160余尊。 据史料记载,大同年间(公元534年至544年),当地僧人义哲在今景泰县寺儿坪一带的大山岩壁上凿建了三佛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扩建为大佛寺石窟,是著名的敦煌学研究基地和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河西走廊上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庙。
该石窟坐北向南,分上下两层。上层依山就势雕凿了7个窟龛,下层因山崖崩塌而形成陡峭的崖壁,仅保留了第8窟,其余均遭破坏。现保留完整者仅有第8窟一龛,为中央塔龛式窟形,平面方形,高宽各4.10米,南北二墙各辟一券门,东、西侧后壁各残存半圆拱形塔基,东西两壁各开一方形假窗,四隅各雕一力士像。南壁上端凿出八角亭阁状塔檐,檐角下垂成莲瓣,顶部有圆形塔刹。
洞窟中佛像均为泥塑,其中主佛为释迦牟尼,头戴五叶宝冠,面形丰圆,眉间有白毫,双唇微闭着,神态慈祥,身披袈裟,结跏趺坐在须弥座莲台上,左右两侧各有一弟子、两菩萨;主佛两边有八尊胁侍菩萨,头饰螺髻,头戴花蔓宝冠,耳饰、颈饰及腕饰清晰可见,身穿天衣,下裙垂至膝部,双手施禅定印或说法印,体态婀娜,神情各异。
4.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又名会宁城隍庙,坐落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北文庙街。旧址占地28000平方米,有古建筑37栋,其中清代建筑31栋,元代建筑6栋。会宁古城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
会宁自古就有“陇原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全县辖20个乡镇,269个村,总人口32万。
长征路上,红一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界地区胜利会师时,曾在此驻扎半年零两天。如今旧址内还保留着当年的会师楼、会师堂,以及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建筑。
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的所在地,是全国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到这里来纪念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次之多。
会宁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会宁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因“郡治西山会有宁静之兆”而得名。历代曾设置会州、会宁郡、静宁州等,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会宁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