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字的五行属什么意思?
《说文》中关于“姿”的解释是“容身之具曰姿,或作资”(段玉裁注:今俗作赀);许慎在这里实际上解释了“姿”的本意——作为人的“形貌”和“姿态体态”。 后来,在古书中出现的“姿”,往往指人的形态、容貌。如东晋孙楚所撰《潘安秋菊赋》中提到“美哉此子,如玉有资”;南朝刘宋时鲍照所作《河清颂》中有句“帝命元老,永辅龙姿”,这里的两个“姿”字都是指代皇帝的姿态和容貌;唐代李白曾有诗作“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里的“姿”也是形容汉成帝的嫔妃赵飞燕的形态面貌(详见《李太白全集》卷十三);宋代欧阳修著述《欧阳文忠公集·归田录》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王荆公罢相,落平江军节度使,提举洞霄官。入都,主太府郑君仲家,夜出书一箧,谓其夫人王氏曰:'此公所为文章,吾辈当珍藏之,后当有用,然亦不可自传。'其辞甚恳,即令王氏封治如法,因系以二诗云: 文章岂假修为,点画本非自然。 自古要须如此,方与造物同功。 又曰: 天工不费工师,文字自饶奇趣。 莫道世人难识,我今亦自疑顾。 王氏得公诗,不敢发箧。一日公适至,见之惊曰:'何不使人读之?'即取阅读,乃叹曰: '吾亦悔当时简略,虽欲私藏,实恐人知.'”
古代文献中的“姿”常常用来喻指人的形态样貌,且多用来说明女性的美丽动人之处。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姿”并不一定就是指女性婀娜多姿的样子——“姿”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泛指一切事物的情态状貌。 所以现代语言环境下的“姿”就相对简单明了一些了:它通常专指美好的姿态或状态,也用于形容事物所具有的美感。比如我们常说的花姿、柳枝曼舞姿态,或是说某种物品极具美感、格调不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