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足球差在哪里?
亚洲足球,包括日韩澳伊沙朝泰等足球强国与中国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这是我在《足球教练》这本书里看到的一个概念,书中描述的是欧洲青训体系的理念。我觉得用来解释这个问题非常恰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它是日本和德国U17年龄段(约14岁)的球员体测数据对比。 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细节。
①身高体重方面,除了跑动能力数值之外,其他所有指标中国孩子都落后于日韩学生;而且,虽然日本学生在对抗中下盘较为稳固,但中国孩子的臂展却比日耳曼孩子更短。
②力量素质上,中国孩子们明显肌肉含量太少、爆发力太差了。 ③灵活性方面,日耳曼儿童的身体柔韧性似乎更好些……
④协调性上,这俩娃好像差别不大啊~ ⑤精神属性方面,中国孩子在速度耐力指标上落后比较严重。 ⑥身体素质综合评分,中国孩子竟然只有25.3分!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孩子们则有39.6的高分!
以上种种表明了中国小球员们身体发育不均衡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呢?
我看了很多关于中国青训体系和校园体育的报道,发现一个令人唏嘘的事实——由于国内青少年缺少系统的体育锻炼,很多孩子身体发育程度连小学毕业水平都没达到就匆匆退役了。 比如上图是中国某俱乐部为U8球队制定的体能训练标准,其中就包括了引体向上、立定跳远、折返跑等项目。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那至少也是小学六年级的水平了啊…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是小学阶段(9-12岁)的孩子,同样是在体制内学校学习,同样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模式来培养,同样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日本学生的体质素质会比我们好这么多呢?” 答案其实并不难寻找。 比如前文提到的这个表格,是英国足坛知名教练员阿兰·佩特金斯教授对英格兰地区180个U16男孩球队进行的调研结果—— 在这些孩子当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会踢两次球,他们通常会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里参加一次社团活动或比赛。 还有大约1/3的孩子每周能有一至三次的运动机会,他们的运动时间通常是下午放学后或是周末。 而剩下的五成人几乎没有任何运动的机会。 所以问题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