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杨树吗?
我家里种了50年杨树的奶奶,前几天走了…… 她生前最牵挂的,就是这棵杨树的安危。 这棵树,是我们家和周围邻居们的精神支柱。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年三月,柳树发芽,杨树抽条,我家后院这棵树就开满了花。
这些花有的是白色、黄色的,也有粉红色的,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浮云,在蓝天下飘荡。 那花香也是极好的,风一吹过,满院子都是芬芳。 我和姐姐喜欢在树下玩耍,常常为了摘一朵花而吵得不可开交。 奶奶会拿一根长一点的枝条,做成一根简易的拐杖,给我和姐姐一人一个,教我们爬树。 这个游戏总是玩得大汗淋漓,往往刚爬上树,又急着往下跳。有时候,我们会为了摘到最高处的一朵槐花,而使出浑身解数。如果最后还是抢不过对方,也会开心地拍拍屁股,一蹦一跳地回家。
到了夏天,树叶长得茂盛了,我和姐姐就会爬到树上去,坐在树叶间乘凉。 那时候条件不好,家家都缺食材,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就会拿出她最珍爱的宝贝——一个陶罐,给我们煲绿豆汤解渴。
这个罐子是奶奶当年跟爷爷一起亲手做的,上面还绘着五彩缤纷的花纹,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桑,看起来还是很完好。每次看到它,我就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相濡以沫的一生。 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纸钱祭奠祖先。
我家做的纸钱特别厚,因为是给祖宗们烧“房子”用的。在烧“房子”前,要先扎一座牌坊,上面写着“丰衣足食”“五谷丰登”之类的喜庆字样。然后在两边插上杨柳枝,再在上面架起桥,寓意着让先人在阴间也能过得安居乐业。
在我小学毕业后那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棵树的主干突然断掉了。
从此,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变成了一个秃顶的老人。 然后,一场狂风暴雨袭击了上海。夜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如注。
我躺在床上,听到外面轰的一声巨响,接着是我的房间灯灭了。
我害怕极了,拼命地喊“奶奶!” “奶奶!” 黑暗中,我感觉到有人把我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是奶奶! 我哭了,扑到祖母怀里哭了起来。 雨一直下,整整一夜。
第二天清早醒来,我发现自家的阳台正在缓缓进水。 水越来越大,漫过了脚背,我吓得连忙穿上拖鞋。 这时,父亲拿着铁锹和水桶匆匆赶来,开始挖排水沟。母亲则拿着扫帚和水桶,把屋里的积水扫入水缸。 忽然,我看到母亲弯腰时,头顶上的白发有一缕不见了,心中一怔。
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家里吃的用水都要靠妈妈从隔壁大院挑过来。 雨一直没停,我担心地望着家门前那条小河的水位。
“奶奶,我要上学去了。” 吃了早饭,我背着书包出门的时候说。 “路上小心点。”奶奶叮嘱道。
“明天再来玩。”我对树下的花朵笑着招招手,就踩着泥泞的路走了。 那天下午放学刚到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爸爸还没有回来,妈妈正坐在凳子上缝衣服。
“妈,我饿了。” “饿了就吃吧。”母亲一边低头缝纫,一边说道。 我的目光转到桌上,那里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铺着葱花。我吸了一下鼻子,闻到了浓浓的葱香。
“你不吃晚饭了?”母亲头也不抬地问。 “不饿。”我说道。 “快吃吧,你爸给我留了饭。” 晚上临睡前,我听到父母亲在交谈。 “要不是你早上叫我起床,我恐怕现在都被洪水淹死了。”父亲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
“我是这个家的根啊……”母亲的语气里充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