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贷利率9折多少?
2016年10月,央行发布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加速。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放贷能力越来越重要。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优质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弱,为了吸引客户、占领市场,它们不得不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提高盈利能力;而对于大型银行来说,手中握有大量优质客户,具备与客户谈判的能力,因此它们在利率上相对保守,更多是通过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开展来提升利润水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比上年末下降了8个和73个基点。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一些,一年期一般贷款利率全年累计下调4.8%,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全年累计下调5.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利率水平已经低于2008年的利率下限水平,当时央行曾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经济。而目前我国的GDP增长率已经比2008年回升了太多。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上限已经被突破,未来的利率下行空间已经打开。 那么为何降息会促进经济发展呢?这是因为货币利率包含利息率和市场利率两个部分。法定存款利率代表的是利息率,它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需求的重要工具之一。另外,市场利率又分为债券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其中,债券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广泛进行的债务融资的利率,它反映在市场上买卖证券的利率;而信贷市场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利率。
目前我国的降息主要是针对银行间债券市场,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因为资金成本降低,企业借贷的积极性将会被激发,从而转化为企业的投资意愿。这就像是一个正向循环,当企业的投资增加时,经济增长动能增强,央行再通过降准或再贴现等方式注入流动性,维持市场的平稳运行。这就是降息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当然,降息也有其副作用,那就是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因为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国家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化,进而影响财政收入。比如,当利率下调时,国家持有的国债本息和就会减少,财政收入相应也会减少。不过,由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主要采用的价格型工具为存款基准利率,而央行多次表示该利率作为调控政策还有很大空间,所以下一步进一步降息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