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淋巴炎怎么引起的?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的头面部感染,好发于3~10岁的儿童,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皮肤炎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临床上以颈部、下颌部及锁骨上窝的淋巴结肿大,疼痛为特点。发病后应及时应用药物治疗,局部理疗,多可使疾病迅速缓解。
病因: 本病由于细菌侵入所致,当细菌从口腔或鼻腔侵入,首先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或鼻炎;如果细菌沿气管进入血液,则可能引起化脓性支气管炎或肺炎,严重时细菌甚至可以随血液循环到达脑内,引发脑膜炎等全身感染性疾病。 但有些幼儿患病时,往往并无明显诱因,这可能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症状: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乏力、食欲减退,随后出现颈后淋巴结肿、痛并进行性增大,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显著;严重者可伴有耳后乳突区肿胀、疼痛、听力减退等症状。若患儿原患有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扁桃腺炎,则可同时发生急性发作。
体检可见颌下及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或中度肿大,质硬、触痛明显,开口困难,口臭;有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患儿因持续性高热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精神萎靡,严重时可能发生惊厥,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有生命危险。
检查: 血常规化验可发现患儿有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等变化;必要时做淋巴结穿刺,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一般能明确疾病的诊断。但在作出诊断之前应注意排除其他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如结核杆菌感染、寄生虫(蛔目、蛲目)感染、恶性淋巴瘤等。
治疗: 对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的原则是以抗菌消炎为主,配合药物外敷、理疗等方法,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
在具体用药前,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既往所服药品的情况,以及是否为过敏体质;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如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
治疗的同时应注意:
1.休息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整洁;
2.保证营养供给,鼓励进食,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久治不愈的患儿,应注意是否存在免疫缺陷,并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