茻五行属什么?
根据王念孙的《读汉书札记》,“茻”字的古义是四个“莽”字合成,形容草茂盛的样子;因此“茻莽”就是现在所说的草木丛生的意思了。而这里的“茻”显然不能解释为四个“芒”,所以从字形上来说,它应该是会意字(虽然现代的字形已经看不出四芒的关系)。 “屮”是个象形字,表示植物的根茎破土而出,引申为冒的意思;两个“屮”放在一起可以看作是连续生长出两个根茎,或者理解为不断冒出嫩芽。这个意义很符合草木的生长特性——生生不息,连绵不绝。
“木”就不用多说了吧…… 那么合起来看,这个字的本义很明显就是草木生长蓬勃旺盛的样子。 而根据后文的注释,我们知道西汉时期有郡名叫做中山湣王猛,而这个“茻”字恰好和这个地名有关。
据记载,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武灵王把代地封给他的儿子赵章作为封地,后来赵章在赵国发生内乱时被杀,他的儿子逃到了燕国,并继承了父亲的君位,称为中山王;而中山国位于现今河北省定州一带,因封地的中山城而得名。 这个中山王名叫姬厝,也就是中山湣王,他在位时曾经向秦始皇求和,并将自己的封地献给了秦国。而在献地之前,他曾将中山城的土地分给自己手下的大臣作为食邑,于是这些大臣便都居住在了中山城里。
后来,秦灭中山,设置中山郡,郡治设在今河北正定,当时正好处在一个叫“芒芒”的地方,于是便将芒芒改为“茫”,以彰显此地与中山国的渊源;又因为是中山君分得的土地,所以取中山国的“中”,再加上原来的芒,就成了今天的正定县。 至于这个“茻”呢?其实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这些都是中山王分给手下大臣做封邑的土地呀~于是,在当时的地理册上,就把这些区域画上了四个叉叉,以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