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的宝宝好带些?
6个月左右的婴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出生时完全依赖父母的婴幼儿,逐渐转变为自主且充满好奇的探索者; 从只会笑和哭、对周围环境毫无认知的婴儿,成长为会爬、站、走路、牙牙学语的萌宝…… 这些成长的变化,让爸爸妈妈看到了宝宝每天都在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宝宝变得更加活泼好动,夜醒频繁,睡眠倒退,怎么逗都停不下来。
那么,面对如此“吵”的宝宝,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 运动不仅能促进大脑发育,还会让宝宝更有自信,从而变得更聪明。 在6个月内,爸爸妈妈可以多多引导宝宝练习翻身、抬头、趴、坐、站等大动作,以及抓握、拍打、敲、摸、捏等精细动作。 当宝宝8个月大时,爸爸妈妈可以开始有意识地锻炼宝宝站立、行走,同时多提供一些玩具给宝宝,鼓励其翻书、用手拨弄玩具、用勺子自己吃饭等,充分发掘和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当宝宝学会独自站立、行走后,运动能力的培养就更加重要了。
2.安抚情绪,避免哭闹 对于6个月的宝宝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满足宝宝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心理需求,及时回应宝宝的求助信号,给予安抚和陪伴,防止宝宝因为感受不到爱而哭闹。比如看到宝宝皱着眉头、撅着小嘴,可能只是因为他/她突然对某件事情感到害怕或者好奇,需要你的帮助和支持。这时,父母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宝宝的哭泣和哭闹。
3.建立规律的作息 睡眠对于宝宝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作息能够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也能让宝宝养成自律的习惯。 所以,在6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父母要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具体可参考文章《0-3岁宝宝科学睡眠建议》)。
4.给予宝宝安全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尝试 为了丰富宝宝的生活,激发其内驱力,父母应给予宝宝安全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尝试。在保护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去发现、去思考,这对宝宝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尽可能多地让宝宝去接触这个世界,激发其内在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这对于宝宝今后形成积极主动的性格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