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美国印钱多吗?
这个问题有意思,先说结论:人民币的发行量确实比美元多,但是美国的M1和M0的确比中国多。 为了表述方便,引入两个指标:货币乘数(M)和超额准备金比率(AR). AR是商业银行未偿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这个数值越高说明银行愿意放贷的钱越多(因为存款都是按照100%备付金的);M则是指金融机构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之和与银行存款、保险资金融资之和的比值,这个数值越大反映市场资金供给越宽松。
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处于极端低位时,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胀预期会不断上升——因为人们会为了避免通缩增加持有现金的动机,同时增加对资产的需求从而推高资产价格。这就是过去十年我国不断地增发货币但却没有出现明显通胀的原因——人们持有现金的欲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相反在美国由于高企的失业率以及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们对现金的持有欲望大幅上升,因此美联储增发基础货币之后能够很好地传导到宏观经济层面从而起到刺激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根据央行公开数据,2008年底我国的超额准备金比率(AR)为6%,而2013年已经降至1.5%的历史新低;从M的数值看,2008年为79倍,到2013年已经扩大到140倍。
也就是说,同样是量化宽松,中国的基准利率一直保持低位并且货币投放量高于美国,但市场的货币供给却远远小于美国,而且这带来的效应还没有在美国得到充分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我国的CPI能够持续保持在政府的目标区间上沿附近。
既然我国的货币供给低于美国,为什么还会出现大宗商品暴涨呢?原因在于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加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我国有存贷比限制等货币政策工具来约束美联储那种量化宽松的无节操底线),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和信贷紧平衡的状态下,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被大大弱化甚至受到抑制。所以尽管央行大量投放货币,但这些货币最终能够流向实体经济的数量却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