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五行属于什么意思?

宗璐娜宗璐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药物的性能用五行理论加以概括,始见于汉·许慎《说文解字》:“药,治病草也。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宋·高保衡等编撰的《开宝本草》进一步阐述为:“药有五性,寒热温凉,各有所主。”金·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解释更为详尽:“药有阴阳,各分寒凉湿热。凡寒者味多沉滞,热者味多升发,湿者味多濡泻,热者味多清利,燥者味甘平,枯者味多辛酸。”这些记载,至今仍被医药界所沿用。

那么为什么采用五行来形容药物的性能呢?这是因为五行学说是基于古人对事物观察的经验总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早在《尚书·洪范》中就阐述了五行与万物的关系:“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甜。”这里的五色(赤黄青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音(宫商角徵羽)、五时(春夏秋冬)、五方(东西南北中)乃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都被归纳到五行的范畴之中。

中药的性能包括气味颜色、归经、毒性等方面,其中气味又是最基本的属性,因此以五行的方式对其概括是符合药物自身特性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药物的五行归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清热药大多归于火属,但其中的石膏属辛寒,归肺经,显然不属于火行;而肉桂辛甘大热,归肾经,则是火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在应用五行理论来认识药物时要灵活对待,不可拘泥。 至于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焦,以及由此而来的升浮、沉降、平和的性质归类,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钭丁年钭丁年优质答主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人类对自然界五大类主要物质的性能、形态、作用规律的抽象概括,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阴阳属性。与金属于阴,木、火属于阳,水可以分为上下两个方面,上面属于阳,下面属于阴。

第二,生克(制约、促进)关系。在正常情况下相生相克是有序进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性质和功能可保持在协调平衡状态。若相生相克紊乱,五行之间便失去协调平衡。

以这个理论来观察、分析人体的器官、组织以及疾病症状,将其也概括为五类要素,再以五行学说为指导,提出治疗原则和方药,这就是中医五行学说。

中药按其效用、性能大致分类为酸、苦、甘、成和咸五味,即五性。古代医家又将五味分别归于五行,作为调理人体五脏的理论根据。如《神农本草经》的序例中说:

酸者涌泄为阴,涌泄即通泄;如赤石脂能摄敛大便;木得酸而少缓,肝喜酸。酸能泻木而入肝。

苦者泄热为阴,苦能泻火。如黄连、栀子皆有苦味能泻心火;火得苦而少焦,心喜苦。苦能补火而入心。

甘者能缓,为阳,如饴糖、甘草,有甘味而甘能补土而入脾。

辛者能散为阳,如麻黄、生姜性辛散邪;金得辛而少和,肺喜辛。辛能泻金而入肺。

咸者能下、能软、能开,为阴,有肃杀之气;如芒硝味重能泻,牡蛎味咸质硬,水得咸而少润,肾有肃杀之气。咸能补水而入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