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7投在哪里?
当年在首都体育大学(现已并入北京体育大学)读书,学校里有一个篮球馆和两个羽毛球馆,当时体育专业分属不同的学院,我所在的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在雁栖湖校区,其他几个院在朝阳校区,因此虽然离得不远,但一般不去打篮球而习惯打羽毛球。
那时候打羽毛球的人很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不乏一些业余高手,我因为自小就练习羽毛球因此水平在当时同学中算是佼佼者了。 学校里没有正式的比赛制度,一般都是谁找谁约球,然后看谁的空闲时间方便,基本是一周一次。偶尔也有外校的邀请,比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不过这种机会很少,而且一般也都是以院系为单位去打比赛,我们这些体育专业的能跟高水平选手过过招也就满足了。
我在大一那年代表学院参加我校的运动会,跟其他院的业余选手比羽毛球男单,居然一路淘汰过去最后拿到冠军;大二的时候参加全校的羽毛球比赛,男单又拿了亚军,女单则拿了季军。这两次比赛让我觉得自己的实力绝对可以跟校队比了,于是找机会去问羽毛球教练我的情况。
原来学校里有正式的学生运动员,隶属于校运动队,有专门的教练训练,平时还有补助发,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了。我听到这个之后十分心动,于是找机会再咨询一下如何入选校队。这时候教练告诉我,要想加入校队除了自身技术水平要过硬之外,还必须通过体能测试。这个测试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或哑铃刺/直拳、臂力棒或俯卧撑以及4×10米往返跑,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成绩要求。
我记得当时我是全部通过了,所以顺利加入了校队,成为了一名学生业余运动员。每个月有一百多块的补助,虽然钱不多,但也足够日常开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