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比赛为什么有领跑?
我参加过多次长跑比赛,短跑比赛也领跑过。 作为一个非职业跑者,我的经历可能不具备太大的代表性。 但是从我的经验中,可以总结一些原因如下: 在马拉松比赛中,大部分参赛者都是业余的。他们平时可能很少跑步甚至不跑步,因此刚开始比赛会处于劣势。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有的运动员会在赛前加练,在技术上找优势;有的运动员会在赛后加大训练量,通过提高耐力来缩短终点线距离。这些运动员往往能够跑出不错的成绩。 但是也有一些运动员,他们平时有坚持锻炼,身体基础较好。这类选手一般不会出现技术问题和耐力问题,他们的短板在于心理。很多水平高的专业运动员,他们在赛场上发挥失常的情况不在少数。其原因往往是心理素质不过关。
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大学参加10公里竞技跑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且前3名已经确定,于是我最后一个冲线拿到第一名(243)。在兴奋之后我发现了我的速度能力(无氧供能能力)其实很差,如果在后面5公里能够有人和我齐头并进,那么我可能只能拿到第2或第3名的成绩。这个例子说明我的心理素质不够好,不能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当然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加强。
所以,如果赛前有高水平运动员跟我这个普通选手一起训练,在技术和体力上对我进行压制,那么在比赛中我很可能在心理上就会处于下风,从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这样的“领跑”对我而言,不但不会让我加快成绩,反而会降低成绩。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在比赛时,如果有实力较强的人与我同场竞技,反而能在心理上刺激我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更快达成目标。 当然,这种方法对提高成绩有一定限度。因为如果两个运动员实力相差太多,那么领先者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影响落后者。
除了这种“以人治人”的方式外,还有一种更积极的办法——自己成为那个“领跑者”。当运动员自己在前面领跑时,虽然其他运动员能够跟上来,但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特别是那些原本速度能力比较差的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提升成绩。